理学

问答题阮元小孙子“六印”抓周时,写有一诗,前两句是:“翡翠珊瑚列满盘,不教尔手亦相拈。”请说出这首诗的后两句?

题目
问答题
阮元小孙子“六印”抓周时,写有一诗,前两句是:“翡翠珊瑚列满盘,不教尔手亦相拈。”请说出这首诗的后两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杜甫《登高》诗颔联的两句是:“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正确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

第2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
(3)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解析:
(1)“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2)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刻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3)万籁俱寂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第3题: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第4题:

简述最能体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主旨的两句。


正确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第5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后两句诗是什么?这首诗是谁作的?


正确答案: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作者:盛唐的王维

第6题:

这首诗哪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它采取的是怎样的表达方式?


正确答案: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议论。

第7题:

阅读《蜀相》一诗,回答下列问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在这首诗中,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
(2)为什么说这首诗在赞美诸葛亮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4)以本诗为例,说明律诗对仗的特点。
(5)如何理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
(6)如何理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


答案:
解析:
(1)这首诗的三联和四联的第一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开国济世的功绩、忠心为国的精神以及功败垂成的悲剧。“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说蜀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出山后,尽心辅佐先主和后主两朝君主,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身先死”,说诸葛亮出师北伐,统一天下,大业未成,就死于军中。 (2)杜甫在年轻时就怀有“致君尧舜”的志向,本来想辅佐明主,但一直没有实现这一理想。安史之乱时,他曾一度在皇帝身边工作,但后来因党争被贬出朝廷,漂泊西南,志向越发难以实现。所以当他回顾诸葛亮的悲剧时,也是在慨叹自己未能实现远大的抱负。
(3)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诗的前两联分别描写了诸葛亮祠堂的远景和近景,但写景当中也包含了抒情,“自春色”“空好音”,含物是人非之感。三联两句,四联的前一句,既是追述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也是对其一生的评价,融叙述、议论为一体。末尾两句直接抒情。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使诗中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得到充分的表达。
(4)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按声律的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也就是说一联的前后句之间必须词性相同,平仄相异。这首诗也不例外,如第二联“映阶”对“隔叶”,以动宾结构的名词相对,“阶”为平声,“叶”为仄声。“碧草”对“黄鹂”,是名词相对,“草”为仄声,“鹂”为平声。再如第三联以“三顾”对“两朝”,二词前一个字都是数字,以“频烦”对“开济”,二词均为动词,且都平仄正好相反。
(5)这两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神。蜀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出山后,尽心辅佐先主和后主两朝君主,鞠躬尽瘁。
(6)这两句慨叹诸葛亮出师北伐,统一天下,大业未成,就死于军中,这一悲剧引起了后来无数英雄的共鸣,其中也包括杜甫本人。诗人在国家动荡之际,却离开朝廷,失去了有所作为的机会,与诸葛亮有同样的心境。这两句对诸葛亮悲剧的感叹,极富概括力。?

第8题:

【乙】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2分)


正确答案:
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第9题:

高骈笔下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这两句诗是描写什么景物?


正确答案:这两句诗是描写雪花的。

第10题:

唐代诗人戴叔伦作有《苏溪亭》一诗,请说出这首诗的全文?


正确答案: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