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问答题有人曾说见过日食初亏时是从日面的下边缘开始的,他说的对吗?如果对的话,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能发生这样的情况?

题目
问答题
有人曾说见过日食初亏时是从日面的下边缘开始的,他说的对吗?如果对的话,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能发生这样的情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赤道附近地区,春秋分前后的傍晚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孩子保险的问题!

我的孩子刚出生!有人帮他保险!前2天和他签了合同!他给我一个农行卡让我去交钱!现在我突然不想保险了!然后我对他说!!可他说这样的话公司会扣他钱和认为他骗保!是真的吗?


可以退的,虽然签了合同,7天内都是可以退的!,他不愿意退,你就打保险公司电话,申请退了!他只是想拿提成的钱才这样说的。

第2题:

有人说佛是不分善恶、没有分别见的,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对。佛是遍知者,事物的全体包括胜义谛和世俗谛,遍知的意思就是完全可以见到事物的二谛。而认识事谛必须要有分别见,假如佛没有分别见,就等于说佛不懂得事谛,也就是说佛只懂得事物的一半。
什么叫作分别?很多人概念不清。“分别”就是第六意识的思维活动。我们的五官是无分别的,如眼、耳等见到色相、听到声音都是现观无分别的东西,要认识事物就必须通过第六意识的思维活动来完成。比如说“这是朵红牡丹花”,对颜色的知觉乃至对这朵花的认知,眼睛本身是办不到的,是意识的作用,依靠经验回忆、分析推理等对事物进行鉴别。
人的智慧不是现观,完全是分别见,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到佛地的时候,对于法性的认知变成现观,而对于法相的认知则是分别观,也称妙观察智。思维运载的工具是语言,包括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佛说法的时候也是用这两种语言,佛经也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下来的。
所以,把所有分别智一律破除,是非常错误的,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比如,佛见到一个人,这人是男是女?叫什么名字?穿的什么衣服?佛会分辨清楚的。假如连这点分别能力都没有的话,那是一种愚昧无知。但佛是遍知者,这在大乘佛教中没有丝毫的异议,除非否认佛是遍知者,否则就不能否认佛的抉择、妙观察智或者说分别见。
因此,必须承认佛有分别见。把佛菩萨的一切知见统统说成“无分别见”,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若逻辑上讲不通,怎能说它正确合理?把佛教理论全部纳入合乎逻辑的理性轨道,这是宗喀巴大师学派的特点。

第3题:

有人说象“人会死”、“鸟会飞”、“马会跑”……这样的认识不能称为真理。这种说法对吗?()。

A.对

B.不对


参考答案:A

第4题:

有人说,佛教说“法无定法”、“法门无量”,所以没有固定的体系,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有些人以“法无定法”和“法门无量”为借口,随心所欲地解释佛教,甚至把佛教的修行证道行为变成和外道迷信没有多大区别的随意性选择,这是对佛教理性原则的破坏。
“法”在佛经里面有十种含义。“法无定法”的“法”指的是万物;“法门无量”是说众生无量,心态各异,引入善道的智慧方便也与众生心态相应之义。在未入道之前用种种智慧方便引入正道,入道之后则按统一的轨道修行证果,这两件事并不矛盾。
所谓“方便”并非就是无原则的方便,其原则就是趋于解脱成佛之道。解脱成佛是佛法的统一轨道,如果离开这个原则就不成其为佛法了。这统一轨道就有一种在严格的逻辑规律控制下,与目标体系紧密相连的修道体系,以及总结概括修道规律、对修行人起到指导作用的理论体系。
整个佛法就像无数零部件组成的一台精密的机器,制作这部机器的原理分散在经、论、律、续等浩如烟海的经典之中。其中大部分经典都是阐明解脱大机器上的某一个部件或者零件。如果说“除了这一部经,其余什么也不要”,那就等于说拿了一个汽车零件就可以当汽车用,这是非常可笑的。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菩提道次第略论》将三乘佛教八万四千法概括为三士道,并将三士道纳入到菩提道的统一轨道,作为一个人一生学修的三个步骤,在般若理论结合修道实践方面提供了一个一法涵盖万法的全面系统的修道方案。
人天果是大、小乘共道;从人天果步入到中士道后,小乘与大乘在此分道扬镳,小乘人只求个人解脱,将此作为终极目标;而大乘佛教在修出世心后,推己及人,发为利众生而成佛的菩提心,步入上士道。
掌握佛教总体理论框架,在学修方面可以避免盲目性,避免走弯路、错路。

第5题:

佛说的话,完全是对的吗?有可能说错吗?


正确答案:佛是实语者,真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佛者大觉正觉也,错语是糊涂话,安有大觉之人,而说糊涂语,汝勿存是念,疑惑招过。

第6题:

“不为卿相,不复回国”,是谁在离家时,对他母亲说的话?


正确答案: 吴起离家时,对他母亲说的话。

第7题:

有人说,众生本来是佛,因为佛经中说“自性原本光明”,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既然本来是佛,那么什么时候变成无明凡种了呢?说“众生本来就是佛”,就和说“树种就是树”一样荒唐可笑。
“自性原本光明”这句话,本身就暗示了“现状混浊”。本质光明,现象混浊,是众生心的特点,“光明”表心性的净分,“混浊”表心性的染分。一染一净,一事一理,这就是心性的辩证法。佛法的根本就是解决这心性去染的问题。
如果众生原本就是佛,心性没有被污染,佛出世、转法轮、慧光普照的一切工作就毫无意义了。如果众生心质昏暗,没有可塑性,这佛法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众生心性本质光明,混浊不清非本质,可以改变。这就是佛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前提。

第8题: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了,如果对的话,说明他特别善于()。

A.管理科学

B.管理艺术

C.用人

D.把握时机


标准答案:B

第9题:

有人说密法是外道演变而来,是这样吗?


正确答案: 这是外行的乱说。密法是纯正的佛法,有下面三个理由证明:
一是佛经。佛经是佛弟子记录整理的佛陀言论集。佛经中的密咒密法有两种,一种是散见于大乘、小乘显法经典中的密咒和涉及密法的言论,一种是专讲密法的《四续部》经典。前者如散见于《阿含经》、《般若部》、《华严部》、《杂集经部》、《佛顶经》、《大庄严陀罗尼》等经中的许多密咒、真言和涉及密咒的佛言,如《般若心经》中的“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等等。
后者如佛陀给乌杖焉国王恩扎菩提讲的《密集主续》,给香巴拉国王月贤等讲的《时轮主续》等《四续部》佛经。
这类密典在藏文佛经《甘珠尔》部共有398种,占佛经总数的51%;另有印度佛教学者研究佛经的著述,藏译集子称《丹珠尔》,其中收译的密部论著共有1747种,占总数的74.8%。这类论著中有佛亲传弟子恩扎菩提著的《密集主续疏》,有公元前2世纪白莲种王著的《时轮续略疏无垢光》,还有公元前1世纪大佛学家龙树著的《五次第》、《菩提心疏》等7部密法论和其弟子提婆著的《密行明灯》、《空行母仪规》等7种密法论,及月称的《密集大疏明灯》等。
这么多的经典资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密法的来源吗?特别是龙树、提婆、月称是大乘显教中观论的奠基人,如果说密法来自印度教的话,他们这些虔诚的佛教信徒怎么会把旁门外道的“邪术”当作佛门正法来进行研究和推广呢?如果说“密法是公元7世纪应运而生”的东西的话,那么,对佛经中的密法典藉和公元前的佛教学者的密法论著该作如何解释呢?如果都是后人的“伪作”,那么,有什么有力的证据能证明是“伪作”呢?
二是贯穿整个密法的佛教哲学思想。佛教的哲学思想和相应的理论体系是在彻底否定婆罗门等印度诸教派教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佛学的“苦、集、灭、道”四真谛和“无常、苦、无我、性空”等“四法印”,“业果报应”、“十二因缘”、“佛心论”、“涅槃”等观点,都是针对印度教的常见、断见思想和世间法提出来的。佛教思想的对立面是什么?凡系统研究佛法的人,无人不知。而在密法中反映的“性空观”、“佛心论”、“解脱道”、“无常观”、“六道轮回”、“业缘生成说”、“超世法”等等基本教理观点和大乘显教的观点完全一致,而与婆罗门等印度教的观点完全对立。在《时轮续》、《密集续》中明确指出,婆罗门等印度教的观点属于邪见。《胜乐法》明确宣称,此法是佛陀为了镇压湿婆(印度教主神)邪魔,化为胜乐62尊愤怒相传给圣弟子的。如果说“密法发源于印度教”,那么,对此类问题又该作何解释?如果说印度教的思想“渗透”在佛教密法中的话,“渗透”的思想有哪些,为什么不指出来呢?
三是表现在密宗文化中明显的反印度教的文化特征。除密部诸佛的形象和坛城、法器、装饰之类的象征意义完全反映佛教教义外,反印度教的明显特征如:九首大威德金刚脚下踩着婆罗门教、印度教的主神大梵天、湿婆、毗湿奴、因陀罗、六面童子、毗那牙迦、太阳神、月亮神等八大天神,时轮金刚脚下踩着湿婆和爱欲魔,胜乐金刚和瑜伽母都在脚下踩着湿婆和时间女神,大威德和胜乐金刚在手中还提着血淋淋的大梵天的头颅。湿婆是印度教主神,大梵天是婆罗门教的主神。印度教中有供奉男根的性崇拜习俗,而在时轮脚下踩着爱欲魔。大多数金刚像手持弯刀,在密藉中注明,手持弯刀象征夺取爱欲魔之命。此类文化特征,不止一例。如果说佛密是从印度教中产生的,那么对这类现象又该怎么解释?

第10题:

怨敌明明是伤害我们的人,为什么反而说他是值得悲悯的对境?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正确答案: 对有我执的众生来说,最珍爱的莫过于自己,但在烦恼强烈现前时,他们连自己的身体生命都弃之不顾,尚能自杀摧毁,那么对其他众生作损恼自然无法避免。理解到这点,我们在受到他人损害时,又怎么会不生悲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