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单选题经混凝处理的原水,细小悬浮物和杂质聚集成较大颗粒,依靠()作用,从水中分离的过程为沉淀。A 重力B 吸附C 架桥

题目
单选题
经混凝处理的原水,细小悬浮物和杂质聚集成较大颗粒,依靠()作用,从水中分离的过程为沉淀。
A

重力

B

吸附

C

架桥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0 年真题)一般地表水处理厂采用的常规处理流程为( )。

A.原水-沉淀-混凝-过滤-消毒
B.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C.原水-过滤-混凝-沉淀-消毒
D.原水-混凝-消毒-过滤-沉淀

答案:B
解析:
常用水处理工艺流程及适用条件见下表

第2题:

下面有关饮用水处理中混凝作用和要求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 )

A.混凝的作用是投加混凝剂使胶体颗粒脱稳相互聚集成大粒径悬浮物沉淀到混凝池中
B.混凝过程指的是凝聚和絮凝两个过程
C.在凝聚阶段,主要是机械或水力扰动水体发生同向絮凝
D.在絮凝阶段,相互凝结的悬浮颗粒随水流速度梯度的减小而增大

答案:A,C
解析:
BD项明显正确。A项不是沉淀到絮凝池中。C项错误,正确的说法是:“在凝聚阶段,需要快速搅拌,不过,快速搅拌的目的是使水解反应迅速进行,并使反应产物与胶体颗粒充分接触而已;此阶段发生的颗粒间的碰撞仍然以异向碰撞为主”。同向絮凝与异向絮凝,推动水中颗粒相互碰撞的动力来自两方面:颗粒在水中的布朗运动;在水力或机械搅拌下所造成的水体运动。由布朗运动所引起的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异向絮凝”;由水体运动所引起的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同向絮凝”。凝聚与絮凝,在水处理工艺中,凝聚主要指加入混凝剂后的化学反应过程(胶体的脱稳)和初步的絮凝过程。在凝聚过程中,向水中加入的混凝剂发生了水解和聚合反应,产生带正电的水解与高价聚合离子和带正电的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胶体,它们会对水中的胶体产生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的作用,使水中黏土胶体的电动电位下降,胶体脱稳,并开始生成细小的絮体(通常<5μm)。凝聚过程要求对水进行快速搅拌,以使水解反应迅速进行,并使反应产物与胶体颗粒充分接触。此时因生成的絮体颗粒尺度很小,颗粒间的碰撞主要为异向碰撞。凝聚过程需要的时间较短,一般在2min以内就可完成。絮凝是指细小絮体逐渐长大的物理过程。在絮凝过程中,通过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的网捕等作用,细小的絮体相互碰撞凝聚逐渐长大,最后可以长大到0.6~1mm,这些大絮体颗粒具有明显的沉速,在后续的沉淀池中被有效去除。因在絮凝过程中颗粒的尺度较大,颗粒间的碰撞主要为同向絮凝。絮凝过程要求对水体的搅拌强度适当,并随着絮体颗粒的长大搅拌强度从强到弱,如搅拌强度过大,则絮体会因水的剪力而破碎。絮凝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一般为10~30min。

第3题:

水的混凝处理就是通过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变为大体积的絮状沉淀而下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水中固体颗粒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

  • A、沉淀
  • B、澄清
  • C、过滤
  • D、絮凝

正确答案:A

第5题:

()过程是通过向水中投加药剂使胶体物质脱稳并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使在后续的沉淀过程中分离或在过滤过程中被截除。

  • A、过滤
  • B、混凝
  • C、沉淀
  • D、澄清

正确答案:B

第6题:

一般地表水处理厂采用的常规处理流程为( )。

A. 原水→沉淀→混凝→过滤→消毒
B. 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C. 原水→过滤→混凝→沉淀→消毒
D. 原水→混凝→消毒→过滤→沉淀

答案:B
解析:
P185。

第7题:

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进行重力分离。

  • A、消毒池
  • B、澄清池
  • C、沉淀池
  • D、过滤池

正确答案:C

第8题:

某一地表水厂进水悬浮物为30~50mg/L,水质稳定。合理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是( )。(2007试题)
A、原水→沉淀→消毒
B、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C、原水→混凝过滤→消毒
D、原水→预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答案:B
解析: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一般用于进水悬浮物小于100mg/L的水。参见教材P95。

第9题:

从水处理角度,可将原水中的杂质按市寸大小分为悬浮物、()和溶解物质。


正确答案:胶体

第10题:

用以去除水中粗大颗粒杂质的给水处理方法是()。

  • A、过滤
  • B、软化
  • C、混凝沉淀
  • D、自然沉淀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