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单选题中毒的现场调查指()。A 对畜主询问病史B 对病畜进行系统检查C对病畜进行体温、脉搏和呼吸检查D 对发病现场的环境调查

题目
单选题
中毒的现场调查指()。
A

对畜主询问病史

B

对病畜进行系统检查

C

 对病畜进行体温、脉搏和呼吸检查

D

对发病现场的环境调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急性职业性中毒现场调查处置工作步骤及内容


参考答案:1.出发前准备(1)信息资料收集,根据接到的报告内容收集有关化学中毒文献,包括专业数据库、文献、书籍和网络资料等,必要时可向专家咨询;(2)备齐应急调查处置相关设备,如快速检测仪器、采样装备、现场调查表、现场记录表、照相机、录音机等;(3)个体防护用品和通讯、交通工具;(4)拟订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组成员及负责人,安排现场调查工作的组织分工。2.现场个体防护 进入中毒现场工作的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按其防护性能可分为四级。根据毒物种类及浓度,穿着相应防护级别的个体防护用品(呼吸防护器、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靴、防护帽等)。(1)A级防护:能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如有毒物质对皮肤具有损害作用,环境中浓度达到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IDLH)或浓度未知,或者同时存在缺氧时(氧浓度

第2题:

调查食物中毒的现场个案发病者,一般调查发病前()小时内摄入食物的情况。

A.24

B.48

C.72

D.96


答案:B

第3题:

观察调查法是指调查者在现场对被调查者的情况直接观察、记录,以取得()的一种方法。


正确答案:市场信息资料

第4题:

简述应如何开展食物中毒现场调查确定食物中毒的致病原因。


正确答案: 访谈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记录、现场勘察(原辅料、生产加工、成品储存、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采集样本。
1)通过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询问,核实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表现;
2)指导患者填写“进餐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发病48小时内食物进食情况;
3)尽可能采集患者呕吐物和血、尿、便等样品并快速检测。

第5题:

急性氨中毒现场调查应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不同中毒事件的现场调查


参考答案:(一)急性苯中毒事故1.记录事故经过时间、地点、患者从事何种作业时发生事故。2.了解现场环境面积、通风、个人防护措施;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3.患者情况死亡人数、昏迷人数、有不适症状(主要神经系统症状)人数、有可能涉及的人数。4.记录已采取的救治措施。5.企业的职业卫生及安全管理及教育,既往急、慢性苯中毒发病情况。6.组织应急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检查内容:(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蹒跚等酒醉样症状。(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神经系统检查。(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肝脾B超。2)选检项目:尿反-反式粘糠酸、尿酚、血苯。(二)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调查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调查人员进入亚硝酸盐生产、使用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的食品加工、储存现场调查时,必须穿戴工作服、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尘口罩)。2.现场调查的内容(1)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场所。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过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使用的工具),食品的分装、储存的条件等。(2)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调查对象应包括中毒患者、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饭店负责人、厨师、服务员、食品采购员等)。调查内容包括进食时间、进食物质、进食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故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饮食的加工方法、食品的来源等。(3)现场周围环境和生活习惯的调查:如某一地区反复出现此类事件,则调查内容还应包括现场周围是否同时有动物大量死亡,动物死前的症状表现,现场周围亚硝酸盐使用情况,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如饮水、饮食等)。(三)一氧化碳中毒现场调查现场空气采样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增高和(或)患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大于10%。一氧化碳的现场空气样品检测设备均带有采气装置,争取采集中毒环境未开放前的空气样品,必要时可模拟事件过程,采集相应的空气样品。检测方法可使用CO检气管定性或半定量测定,或使用不分光红外分析仪定量测定(参照GBZ/T160.28-2004,GB3095-1996。GB/T18204.23-2000)。(四)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现场调查在执行救援任务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呼吸道及眼睛等暴露器官的个人防护。进入现场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必须配备化学事故个体防护用品,包括相对或绝对封闭的防化学品的服装、手套及靴子,以及过滤式防毒面具(包括:配备各类滤毒罐)。在救治已彻底清洗后的中毒患者时,不必穿戴针对有机磷毒物的防护装备。1.对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泄漏事故的调查现场调查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应首先找到事故发生单位的安全、卫生部门负责人,说明来意,获得同意和配合,初步了解事故概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能的毒物品种、中毒人数和抢救情况)。若事故现场尚未得到控制,则应对如何控制事故扩大、救助中毒患者脱离现场和救援人员的自身防护、设置隔离带、疏散人员等方面提出意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展调查。如事故现场已得到控制,则开展以下调查:(1)向工程技术、安全技术人员了解该单位原料、产品和生产工艺过程及相关资料。(2)现场观察了解厂房结构、设备布局、化学物跑冒滴漏程度、通风防护状况。(3)、了解事故现场毒物或可疑毒物存在状态,并采集空气样品进行浓度检测;如现场浓度已被稀释,仍可测定用作评估参考,也可在事后利用模拟现场进行检测。(4)询问现场目击人员,以了解事故发生经过,是否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有否设备故障、有否违章操作,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工龄,事故发生时的感觉和印象,主要症状、体征和抢救经过。(5)通过临床资料深入了解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以及抢救经过。(6)采集患者的皮肤污染物、血液、尿液,测定有机磷原形或其代谢产物。2.对经口中毒事件的调查在接到中毒报告后,应尽快携带应急处理所需物品前往现场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1)询问中毒患者及同餐进食而未中毒者进食的食谱,通过分析两组人员进食食物的差别,来确定可疑的中毒食品。(2)向中毒事故有关人员询问就餐的人数,食用食物的来源。(3)对可疑中毒食品的加工过程及其加工场所进行调查:①详细了解可疑中毒食品加工、制作的流程,分析可能存在或产生某种危害的加工操作环节及其危害发生的危险性。②检查食品的原(配)料及其来源,加工方法和储存情况。③现场周围环境和生活习惯的调查。3.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1)采集样品的选择:中毒患者血液是首选采集的样品。如系经口中毒事件,应加采患者所服食品、呕吐物和洗胃液。另可根据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卫生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应采集的空气、水或其他样品。(2)样品的采集方法1)空气样品:参见(GBZ/T160.7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一有机磷农药。2)血液样品:使用具塞的抗凝试管盛放,采血量为5~10ml。3)呕吐物、固体食品和半流质食品:使用广口瓶或塑料袋盛放,采样量在50~100g。4)液体样品(血液除外):使用具塞或加盖的塑料瓶或桶盛放,采样量在100~200ml。(3)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所有生物样品采集后宜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保存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24小时内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在冷冻条件下保存备份的样品3个月,以准备实验室复核。(4)现场快速检测方法1)血胆碱酯酶活性快速检测:纸片法。2)蔬菜、水果、粮食、茶叶、水及土壤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有速测卡法(纸片法)和酶抑制率法(分光光度法),具体操作见GB/T5009.199-2003。(5)实验室检测方法1)血液胆碱酯酶测定:定量检验主要用硫代乙酰胆碱-二硫双硝基苯甲酸比色测定法(WS/T67-1996,GBZ52~2002附录B)、自动生化仪测定法等。在进行中毒鉴定时,应采集静脉血检测。应首选全血ChE和红细胞AChE活性测定作为中毒指标,血清ChE活性测定主要用作接触的指标。2)生物材料中有机磷杀虫剂原形或代谢产物的测定:①血、呕吐物和洗胃液中有机磷原形测定:对急性中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常用带氮一磷检测器或火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②尿中有机磷代谢产物测定:主要用作接触指标,如接触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苯硫磷等后尿中对硝基酚含量增高,接触敌百虫后尿中三氯乙醇含量增高等。此外,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经代谢产生烷基磷酸盐或烷基硫代磷酸盐或烷基二硫代磷酸盐随尿排出,它们可用作反映近期和低水平的接触指标。常用气相色谱法检测。4.中毒事件分析确认的依据(1)中毒患者均有确切的有机磷杀虫剂接触史;(2)中毒患者出现以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发现血ChE活性降低或血、尿中检出有机磷原形或其代谢产物。

第7题:

食物中毒现场调查时,对可疑食物应采取的措施是


正确答案:B

第8题:

氯气中毒现场调查处置及病例报告


参考答案:1.现场急救 迅速疏散可能接触者脱离有毒作业场所并对病情作出初步估计和诊断。患者应迅速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脱去被污染的衣裤,注意保暖。处理灼伤及预防肺水肿:用水彻底冲洗污染处及双眼,吸氧、静卧、保持安静。对出现肺水肿、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患者应尽快给氧,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可给予心脏按压,有条件的可给予支气管扩张剂与激素,中毒严重者及时送往医院。2.保护和控制现场、消除中毒因素。3.按规定进行事件报告,组织事故调查。4.对健康在岗工人进行应急预防健康筛查。氯气作业职业禁忌证:①慢性阻塞性肺病;②支气管哮喘;③慢性间质性肺病;④支气管扩张。

第9题:

食物中毒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指()

  • A、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B、食品卫生学调查
  • C、实验室检验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职业中毒诊断是依据病人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

  • A、现场调查
  • B、现场测定结果
  • C、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 D、现场控制效果评价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