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判断题利用土壤中的天然矿物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A 对B 错

题目
判断题
利用土壤中的天然矿物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土壤污染及其治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壤污染会影响江河湖海的水质
B.有些污染物可能永久残留在土壤中
C.一些植物可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
D.治理土壤污染的主要方式是灌溉清洗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土壤污染及治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土壤治理的方式主要有物理迁移、生物迁移转化以及化学转化等。常见的方式主要有:对土壤污染采用排土、客土改良或使用化学改良剂;对有机污染物如三氯乙醛可采用翻耕晒垄、灌溉清洗等措施加以治理;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手段。由此可见,灌溉清洗只是治理土壤污染的手段之一,而不是主要方式。
因此,选择D选项。

第2题:

关于土壤污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庆市通过实施绿地行动,推进土壤污染的治理
  • B、土壤污染的治理是全国十三五规划开展的三大环保战役之一
  • C、土壤污染包括工业污水、酸雨、尾气排放、农业污染、污水排放、工业废气、固体污染等
  • D、土壤污染不会通过食物链污染

正确答案:A,B,C

第3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指出,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实施( )保护重大工程。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开展重点地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土壤风险排查和整治。

A.土壤环境治理

B.耕地环境治理

C.种养殖土壤

D.耕地土壤环境治理


答案:D

第4题:

论述镉的特性、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及镉污染土壤的治理。


正确答案: 镉(Cd)主要来源于Cd矿、Cd冶炼厂;地壳中Cd含量一般为0.18 mg/kg; 土壤背景值大致在0.01-0.7 mg/kg;我国未污染土壤Cd含量一般低于1 mg/kg;Cd有水溶态(离子态和络合态)和难溶态(CrS),前者可被植物吸收,后者植物难以吸收。
C.d在土壤中主要参与溶解-沉淀和吸附-解吸两个过程,土壤的一些理化性质会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体表现为:
(1)酸碱度:土壤偏酸,Cd2+浓度高,易于迁移,对植物及人体产生毒害;土壤偏碱, Cd2+易沉淀,作物难以吸收。
(2)氧化还原电位:好气条件(旱田),Cd易变为溶解态,植物吸收多;嫌气条件(水田),Cd与S形成沉淀,作物难以吸收。
(3)土壤质地和胶体:土壤有机胶体,特别是腐殖质对Cd的吸附能力强,其不易被作物吸收;粘质土壤对Cd的吸附络合能力也强,Cd不易移动,毒性降低。
(4)土壤碳酸盐含量:不含或少含CaCO3的土壤,随CaCO3含量增加,交换态Cd量亦增加,但当CaCO3含量超过4.3%时,对Cd转化影响减弱。对镉污染土壤的治理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制定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法,加强立法管理
(2)严格控制污灌水和农用污泥等肥料中Cd的含量,凡超过标准的禁止排入农田
(3)净化被镉污染的土壤常用方法之一是“客土法”,即用其他地方的净土改善污染区的土质。但这一方法有很大局限性,难以大范围推广。而利用叶芽南芥对受到轻度污染的农田和水池等进行净化,所需成本是旧办法的一半。
(4)污染较轻的地块,可采用施用石灰肥料以及磷酸肥料,使土壤中Cd转化为难溶态。

第5题:

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2017年底前出台有关责任追究办法
  • B、土壤污染修复的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 C、各省(区、市)要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
  • D、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

正确答案:D

第6题:

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的举措包括( )。
A、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管理
B、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
C、开展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
D、强化空间管制布局


答案:A,B,D
解析:
见教材P218。

第7题:

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如何治理?


正确答案: (1)通过农田水分调控,调节土壤氧化还原反应以控制土壤重金属毒性;(2)施用石灰、有机物质等土壤改良剂;(3)客土换土法;(4)生物修复。

第8题:

对第四段文意的分析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就能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B.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一共有消除土壤污染源、增施有机肥等四种

C.在所有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中,采用一些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手段来除污最为重要

D.治理土壤污染,控制、消除土壤污染源和采取防治措施必须兼顾


正确答案:D
[答案] D。解析:A、B、C几个选项的说法都过于绝对或片面。

第9题:

重金属是土壤中重要的一类污染物,其特点是(),因此在土壤中不断被富集。


正确答案:不易被分解,因此在土壤中不断被富集

第10题:

如何通过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正确答案: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绿色植物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来转移、容纳或转化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污染物的技术。它具有成本低、美化环境、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而是一种很有市场潜力的绿色技术。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植物修复技术可细分为植物提取、植物间作、植物阻隔等技术型。
(1)植物提取技术:利用超富集植物(如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运移至植物地上部,通过收割地上部带走土壤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修复。
(2)植物阻隔技术:筛选对污染物吸收少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农作物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使农产品质量达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标准要求。适用于低污染的土壤修复。
(3)植物间作技术:利用超富集植物与农作物间作,超富集植物吸收农作物根系的污染物,以减少农作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如蜈蚣草与甘蔗、桑树间作,实现边生产边修复。
此外,为提高植物修复技术的效率,经常往土壤中加入一些可提高或降低污染物的活性的物质(修复剂),以强化植物修复的效果。植物修复与修复剂的联合修复技术是目前修复农田污染土壤的生力军。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