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问答题简述中和面褶皱作用的应变特征及其伴生构造组合类型与分布状况。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中和面褶皱作用的应变特征及其伴生构造组合类型与分布状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纵弯褶皱是指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平行于岩层挤压,使岩层失稳而弯曲,力学上称为屈曲。一般假定岩层在褶皱前处于原始水平状态,所以纵弯褶皱作用是地壳水平挤压的结果。纵弯褶皱内各部分的应变特征取决于岩层的弯曲方式及变形过程中压扁作用的影响。纵弯褶皱内部的应变分布形式有两种:
(1)中和面褶皱作用
由于层的切向长度变化而成的单层弯曲,类似于向平板梁末端加压形成的弯曲。由于层的中部有一个无应变面,所以也称为中和面褶皱作用。其应变特征为:
1.因为变形作用仅仅是环绕褶皱轴的弯曲作用,所以在理想的情况下,平行于褶皱轴的方向没有变形,褶皱是一种平面应变,褶皱轴平行于区域的中间应变轴B。
2.褶皱层各处垂直层面的厚度(真厚度)不变,典型的褶皱形态是1B型平行褶皱。
3.虽然褶皱的总体厚度不变,但其内部各个部分发生了顺层的长度变化以调节层的弯曲,称其为切向长度应变。褶皱的外弧伸长,内弧缩短,接近岩层中部有一个既无伸长也无缩短的无应变面,称为中和面。
由于岩石变形时韧性不同,按照褶皱层内应变分布的模式,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小构造:
1.在岩石韧性较小的条件下,褶皱的外侧受平行层理的拉伸可形成垂直层理的张裂,通常为同构造分泌的结晶物质所充填,形成向褶皱内核手链的正扇形排列的张裂脉。由于最外侧应变最强,向内侧逐渐减弱,所以张裂由层的外侧逐渐向内发展,形成尖端向内的楔形脉。随着外侧张裂脉的向内发展,中和面逐渐向内迁移,最后甚至可行成切穿整个层的扇形张裂脉。
2.当岩石的韧性稍大时,一般发育剪裂,外侧受形成正断层式的高角度共轭剪裂,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背斜顶部的地堑;内侧则受挤压形成逆断层式的低角度共轭剪裂。
3.在地壳深处,当岩石的韧性增大到发育劈理时,在褶皱的外侧受顺层拉伸而形成顺层劈理;在层的内侧受垂直层理的挤压而形成正扇形劈理。
(2)顺层剪切作用(弯滑褶皱租用和弯流褶皱作用)
由平行层面的剪切而调节了层的弯曲,如果剪切应变集中于层间,则称为弯滑褶皱作用。如果剪切应变透入性的散布于整个层中,剪切作用发生在晶粒或晶格尺度上,宏观上没有明显的滑动面,则称为弯流褶皱作用。
纵弯褶皱具有许多伴生小构造,这些小构造可以作为其判别标志。
(1)在弯滑褶皱中常形成一些次级小型构造:
1.擦痕:由于层间滑动,常可在层面上形成垂直于褶皱枢纽的擦痕,其所指方向是上层相对下层向背形的转折端滑动。
2.层间劈理、小褶皱:如果两能干层间有少量韧性较大的软弱夹层,由于能干层间的滑动可使其形成层间劈理与小褶皱。小褶皱的轴面或劈理面代表层间剪切应变的压扁面,因此他们的方位可以指示层间剪切运动的方向和应变量的大小。他们在褶皱层面上与层理斜交,与层理的锐夹角指向外侧岩层的滑动方向;与层理斜交的程度反映了剪切应变量的大小,应变量越大其夹角越小。
3.滑脱现象:在岩石比较脆性的条件下,层间滑动可形成破碎带。由于能干层弯曲所产生的几何学空间效应,常可在褶皱转折端形成虚脱的鞍状空间。
(2)弯流褶皱一般发生在韧性较大的岩层中,以发育反扇形劈理为特征。通常发育的是板劈理,劈理的排列形式和发育程度反映了应变的方向和强度。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 )不是关于构造类型与特点的文字描述包括的内容。

A、油藏构造类型:属于褶皱构造还是断层构造

B、若是褶皱构造,其具体特征:闭合高度、闭合面积、两翼倾角等

C、若是断层构造,其具体特征:断层性质、走向、倾向、倾角、延伸长度及断层的封闭性等

D、若是裂缝构造,其具体特征:裂缝的方位、缝宽、延伸长度、裂缝的封闭性等


答案:D

第2题:

岩石的形变,除与应力的大小、方向、性质和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外,还与岩石本身的理化表现有关,基本的构造类型有:()

  • A、水平构造
  • B、倾斜构造
  • C、褶皱构造
  • D、断层构造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根据褶皱层内各部质点的相对运动关系,褶皱作用可以划分为()。

A.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斜弯褶皱作用

B.中和面褶皱作用,弯滑褶皱作用,弯流褶级作用

C.主动褶皱作用,被动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


正确答案:B

第4题:

试从大地构造观点来分析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布特征及其油气聚集类型。


正确答案: 张性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张性盆地:以背离板块活动和拉张构造为主,由于地幔上隆,地壳变薄而沉降,也可以是由于盆地形成以前,高温热流使地壳隆起,后来随着高温岩石圈热力衰减而发生沉降。
根据裂陷阶段可分大陆内裂谷盆地、陆间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根据所处的位置有孤后(间)裂谷盆地、夭折谷和坳拉槽。
压性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压性盆地:多沿陆缘岩浆弧或造山带一侧分布,应力场以挤压作用为主,盆地的形成与聚散型板块活动有关。
压缩构造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弧—沟系:深海沟、火山弧(B型);褶皱冲断带、缝合带、消减带杂岩体(A型)。弧前地区:火山岛弧靠海沟一侧的地区。弧后地区:火山岛弧以后的地区。
与B型俯冲有关的盆地类型有:海沟、弧前盆地,与A型俯冲有关的盆地类型有:残留洋盆地、前陆盆地、山间盆地(缝间盆地)。
走滑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拉分盆地:转换断层:由侧向滑移(沿走向滑移断层),转换成沿倾向滑移(沿正断层或逆断层);或沿断层的水平剪切运动可以突然停止,转换成横越中央海岭的张性运动。拉分盆地的成因与转换断层和走滑移断层有关。由于强烈走滑运动使地壳弯曲,常伴有一定倾向滑动分量,在走滑断层一侧为沉降中心。可分走滑—拉分盆地:张扭性;走滑—挠曲盆地:压扭性。

第5题:

简述同生变形构造的形成机理及其伴生沉积构造的类型


正确答案: 同生变形构造包括包卷构造、重荷模、滑塌构造、砂火山、砂球及砂枕构造、碟状构造、砂岩岩脉及岩床等。同生变形构造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差异压实作用
密度大的沉积物覆盖在密度小的沉积物之上,形成密度差,在不均匀压力的作用下,引起物质垂向移动,形成重荷模、火焰构造、砂球和砂枕构造。
2)沉积物液化和流化作用
快速沉积的沉积物中饱含水,在负荷力、地震波及其它震动因素的影响下,作用于颗粒支撑的沉积物的有效压力被传递到孔隙流体中去,产生极高的孔隙压力,使颗粒间的摩擦力减小,而被液化,易发生流动,产生液化和流化作用,形成包卷层理、碟状构造、柱状构造以及砂火山等沉积构造。
3)重力滑塌作用
沉积在斜坡上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及滑塌,主要形成滑塌变形和滑塌角砾等沉积构造。在很多情况下,同生变形构造常是由上述机理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用产生的。

第6题:

简述褶皱构造按轴面产状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产状具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褶皱构造按轴面产状可分为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倒转褶皱和平卧褶皱四种类型。
(1)直立褶皱:轴面直立,倾向相反,倾角相等,层序正常;
(2)倾斜褶皱:轴面倾斜,倾向相反,倾角不等,层序正常;
(3)倒转褶皱:轴面倾斜,倾向一致,倾角相等,层序一侧正常,一侧倒置;
(4)平卧褶皱:轴面水平,层序一侧正常,一侧倒置。

第7题:

简述褶皱基本类型、组成要素及地层分布特征?


正确答案:褶皱的基本类型有向斜、背斜。
组成要素为:两翼、核部、转着端、枢纽、轴面。
地层分布特征:向斜为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背斜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第8题:

内部地质作用中构造运动可以使岩层产生()。

A、背斜与向斜

B、褶皱与层裂

C、褶皱与断裂

D、褶皱与风化壳


参考答案:C

第9题:

弯滑褶皱与弯流褶皱伴生的小褶皱轴面倾角大于岩层倾角时,岩层层序()。


正确答案:正常

第10题:

简述水平、单斜、褶皱、断层、穹隆和火山构造地貌类型。


正确答案: 水平构造地貌
(1)构造高原和构造台地
(2)方山
褶皱构造地貌
1.原生褶曲地貌(顺地貌)
2.次生褶曲地貌(逆地貌)
单斜构造地貌
(1)单面山
(2)猪背山
穹窿构造
1.岩浆侵入穹窿山
2.盐丘
3.构造拱曲穹窿山
断层构造地貌
1.断层崖
断层发生后,由出露的断层面所成的陡崖
2.断层谷
在断层带上,由于构造破碎而易受风化侵蚀,形成的谷地
火山与熔岩地貌
1.火山构造地貌
1)锥状火山
2)盾状火山
2.熔岩构造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