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问答题简述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类型。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类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是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
二是直面人生、揭示人性的作品;
三是粉饰太平、美化人生的趣味性小说;四是为日伪歌功颂德的汉奸小说。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东北作家群”散文。


正确答案:“东北作家群” 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第2题:

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等。

  • A、创造社小说家群
  • B、《新潮》小说家群
  • C、乡土文学作家群
  • D、《新青年》作家群

正确答案:A,B,C

第3题:

“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知名的左翼作家,1933年出版的了第一部小说、散文合集( )。

A.《跋涉》
B.《独语东北》
C.《形而上下》
D.《北方的盐》

答案:A
解析:

第4题:

东北作家群


正确答案: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第5题:

东北作家群中的()和()合称“二萧”。


正确答案:萧红;萧军

第6题:

创作了杂剧《张生煮海》的作家李好古属于:()

  • A、大都作家群;
  • B、河北作家群;
  • C、山东作家群;
  • D、山西作家群

正确答案:C

第7题:

新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的小说流派有()、京派、()、()、东北作家群。


正确答案:社会剖析派;新感觉派;心理分析派

第8题:

简述文人创作通俗小说创造的新型结构类型。


正确答案:1、单线网络型(人物传记体),以金瓶梅为代表,包括歧路灯、金云翘传。其特点是以主要人物为中心,联系其它人物,以主要人物活动经历为线索,联系各种事件,广泛描写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形成以人物关系和事件关系交错的叙事网络。
2、单线框架型(人物片断传记体),以儒林外史为代表,这是从单线连环型以主题统率人物故事发展演变而成的,以主题统率世情世相、社会面貌和人物性格面貌描述的结构方式。海上花列传、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双线平行型(人物传记体),以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为代表,是复线交叉型结构的变体,但已转入人物传记小说;
4、复线立体网络型(人物传记体),代表作是红楼梦,包括线索、纲领、网络、波澜四大要素;
5、框架短篇体,代表作是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标志着中国白话小说本身的基本模式和方法的决裂。

第9题:

新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的小说流派有()

  • A、社会剖析派
  • B、京派
  • C、新感觉派
  • D、心理分析派
  • E、东北作家群

正确答案:A,B,C,D,E

第10题:

农村题材创作是建国后一个庞大的创作团队推动的十分洪大的创作潮流,其中,山西作家群和陕西作家群两个地域作家构成的创作群体在这一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十分活跃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