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问答题简述晶间腐蚀产生的条件、机理、影响因素及其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晶间腐蚀产生的条件、机理、影响因素及其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JE3F4050什么是金属的晶间腐蚀?晶间腐蚀对钢材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晶间腐蚀,在锅炉上就属局部腐蚀之一,它是沿钢的晶粒边界进行的。一般认为是由于晶界和晶粒之间在成分和组织上的差别,而造成电位差以致腐蚀,并沿晶界迅速发展。如汽包中发生的苛性脆化和不锈钢过热器管焊缝敏化后的裂纹都是沿晶界的。钢材产生晶间腐蚀后,外形虽然未变化,但是晶粒之间的联结被破坏了,使钢材变脆,强度急剧下降,有时会突然破坏,引起严重事故。

第2题:

简述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


正确答案: 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碳化铬析出造成晶间贫铬所致。因为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能,主要原因是钢中含有高成分的铬。而碳在奥氏体中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少。室温下溶解度只为0.02%故碳在奥氏体中呈过饱和状态,这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当经受450~850℃敏化温度区间的热作用时,过饱和碳就会优先与晶粒边界的铬形成碳化铬,而此时的铬难以由晶内向晶界补充,从而使晶界室中铬量大大降低,晶界失去了耐腐蚀能力。

第3题:

什么叫晶间腐蚀?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


本题答案: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在450-850ºC温度下,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大于铬在奥氏体中扩散速度,就会析出Cr23C6造成奥氏体边界贫铬,当Cr<12%时就失去了抗腐蚀的能力,产生晶间腐蚀。防止方法:a、控制含碳量(含碳量<0.03%时不会产生晶间腐蚀)。b、添加稳定剂:在钢材和焊材中加入Ti、Nb等与碳的亲和力比铬强的元素。C、采用双相组织:在焊缝中加入F形成元素(如铬、硅、铝、钼等);d、加快冷却速度:采用小电流、快速焊、短弧、多道,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缝应最后焊接。

第4题:

焊奥氏体不锈钢应采取哪些工艺措施来防止晶间腐蚀?


正确答案: 主要应采取的工艺措施有:
1.控制含碳量:选含碳量小于0.03%的焊条;
2.添加稳定剂:如加入钛、铌等元素;
3.进行固溶处理:焊后加热到1050--1100℃,然后速冷;
4.采用双向组织:加入5--10%的合金元素(如铬、硅、铝)等;
5.减少焊接线能量:可采用小电流快速、短弧多道焊等。

第5题:

晶间腐蚀可以产生在热影响区、焊缝或()上,在熔合线上产生的晶间腐蚀又称刀状腐蚀。


正确答案:熔合线

第6题:

简述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


正确答案: a、控制含碳量(含碳量<0.03%时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b、添加稳定剂:在钢材和焊材中加入Ti、Nb等与碳的亲和力比铬强的元素;
C、采用双相组织:在焊缝中加入F形成元素(如铬、硅、铝、钼等);
d、加快冷却速度:采用小电流、快速焊、短弧、多道,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缝应最后焊接。

第7题:

焊接时在焊接工艺上采用哪些措施,可以减小和防止晶间腐蚀的产生? 


正确答案:在焊接工艺上用小规范,目的是减少危险温度停留时间。采用小电流、快速焊、短弧焊及不作横向摆动。焊缝可强制冷却以加快冷却速度,减少热影响区。多层焊时要控制层间温度,要前一道焊缝冷却到60℃以下再焊。与腐蚀接触介质的焊缝最后施焊。

第8题:

铝合金热处理对防腐性能的影响哪一项是错误的?

A.自然时效,晶间腐蚀趋向较低

B.过时效晶间腐蚀趋向较低

C.人工时效,晶间腐蚀趋向较大

D.过时效晶间腐蚀趋向较大


正确答案:D

第9题:

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控制含碳量
(2)添加稳定剂
(3)进行固溶处理
(4)采用双向组织
(5)加快冷却速度

第10题:

与腐蚀介质接触的不锈钢焊缝最先焊接,可防止过热以避免产生晶间腐蚀。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