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问答题简述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上层滞水指赋存于包气带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基本特征为
1)无压性
2)补、径、排特征,补给: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的补给。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径流:由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排泄:存在流向局部隔水层边沿的径流排泄与蒸发排泄两种排泄方式,且蒸发排泄较潜水更强,由于更接近地表。
3)动态特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最大,动态最不稳定(在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三者之中)此外,水循环积极,易于恢复;由于规模小,缺乏多年调节性。正由于上层滞水规模小,动态变化又大,难以保证稳定供水,故只能作为暂时性供水水源。
4)水质特征:水质最易遭受污染。
(2)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潜水含水层)中的水。其基本特征为
1)无压性:潜水面上无稳定隔水层存在,直接与大气接触,具有自由水面,属无压水,即潜水的自由水面不承受大气压强以外的任何附加压强(水文地质学中衡量压强的基准点是大气压强)。
2)补、径、排特征,补给:在其分布范围内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或凝结水的补给,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径流:由潜水位高处流向潜水位低处。
1) 排泄:存在两种排泄方式:径流排泄:即以泉或泄流等方式排向地表或排入地表水体。蒸发排泄:即以蒸发或蒸腾的形式排入大气。
2)动态特征,潜水动态不稳定,其水位、水质、水量等明显受控于气象、水文等因素,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潜水参与水循环积极,易于恢复。含水层较薄时往往缺乏多年调节性。
(3)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间含水层中的水(注意:“充满”二字,否则叫无压层间水),中间的含水层就叫承压含水层。其基本特征为,1.承压性: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时,承压水会沿钻孔上升到高出含水层顶面某一高度才静止下来。其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上覆隔水层对下部含水层中地下水施加了重压。
2.补、径、排特征,补给:主要的补给方式有:含水层于地表出露处直接获得补给;通过连通于地表的导水断裂获得补给;上下含水层的越流补给等(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径流:由测压水位高处流向测压水位低处。排泄: 径流排泄为主(以泉或泄流的方式排出地表,或排入地表水体或以 越  流方式排入其它含水层)。
3.动态特征,由于承压水存在上覆稳定的隔水层使其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影响较小,由此决定了:承压水动态较潜水更为稳定。此外,承压水循环缓慢,难于恢复,常具一定规模,具多年调节性。
4.水质特征,埋深浅、含水层规模越小,水循环积极,有利于形成淡水;相反埋深大,含水层规模越大,易于形成含盐量高的水。与潜水相比,水质更不易遭受污染。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补给含水层的性质,可将泉水分为上升泉与下降泉两大类。其中,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地表水


参考答案:AB

第2题:

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成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类。具有城市用水意义的地下水,主要是( )。

A.滞水

B.承压水

C.二滞水与潜水

D.潜水与承压水


正确答案:D

第3题:

上层滞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大气降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地表水


参考答案:A

第4题: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类。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大气降水的补给是()主要的补给来源。

  • A、上层滞水
  • B、潜水
  • C、地下水
  • D、承压水

正确答案:B

第6题:

岩溶水按埋蒇条件可为( )

A.裂隙水,孔隙水

B.潜水,孔隙水

C.承压水,裂隙水

D.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答案:C

第7题: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概念。


正确答案:上层滞水: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它是大气降水或地表水在下渗途中,遇到局部不透水层的阻挡后,在其上聚积而成的地下水。
潜水: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称承压水。

第8题:

按埋藏条件划分,煤层底板的灰岩水属于( )。

A、孔隙水

B、潜水

C、承压水

D、上层滞水


标准答案:C

第9题:

地下水可分为()

  • A、上层滞水
  • B、潜水
  • C、裂隙水
  • D、承压水

正确答案:A,B,D

第10题:

岩溶水按埋藏条件可为()

  • A、裂隙水,孔隙水
  • B、潜水,孔隙水
  • C、承压水,裂隙水
  • D、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