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单选题煤的形成需要合适的气候条件,它们是()A 炎热气候B 潮湿气候C 暖湿气候D 干燥气候

题目
单选题
煤的形成需要合适的气候条件,它们是()
A

炎热气候

B

潮湿气候

C

暖湿气候

D

干燥气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成煤的必要条件中哪个条件最重要()。

  • A、植物条件
  • B、气候条件
  • C、地理条件
  • D、地壳运动条件

正确答案:D

第2题:

地史上聚煤盆地的形成是受成煤作用、聚煤期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和()等诸因素的综合影响,因而各时期的成煤作用的发育程度是不均衡的。


正确答案:古植物

第3题:

影响煤自燃的因素有()。

A煤的性质

B堆放工艺过程

C煤的发热量

D气候条件


A,B,D

第4题:

植物转变为煤炭(成煤条件)需要具备()条件。

  • A、植物条件
  • B、气候条件
  • C、地理条件
  • D、地壳运动条件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气候有哪些特征?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 中南半岛地形结构的特点是: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加上半岛基部地势较高(掸邦高原海拔约2,000米),地形结构形如掌状。掸邦高原被南北纵行的河流切割,分为几部分。在湄公河和红河之间的老挝高原,平均海拔1,200米。长山山脉北起老挝高原,南至胡志明市以南,呈向东突出的弧形或S形,山脉在中生代末已准平原化,后又有隆起,今为断层地垒式山地,全部与海岸平行,东侧较陡,西侧较缓。湄公河与萨尔温江之间为清迈高原,多纵列山脉和纵谷地形,并南延为他念他翁山脉,至克拉地峡处仅宽56公里,这是习惯上马来半岛的北界。而马来半岛是由数条南北纵向的山地构成,久经侵蚀,高度不大,多为地垒状,并有许多分离的盆地和丘陵地。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间为东缅高原,由于接近新褶皱山地,在新地质年代有隆起,萨尔温江深蚀下切,造成深约1,000米的大纵谷。阿拉干山脉,位于半岛西侧,系向西微凸的弧形山脉,因系新褶皱山脉,高度3,000米以上。
中南半岛地区除向南伸出的马来半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外,余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年分三季,即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2月)。中南半岛的雨量相当丰富,降水量的分布受季风和地形的制约,在盛行东北季风时,则长山山脉东侧雨量较多;盛行西南季风时,半岛西部的阿拉干山脉西坡雨量丰沛,年降水量达5,000毫米;柬埔寨象山南端,年雨量为5,473毫米,但在背风侧的柬埔寨平原却只有1,000~1,500毫米。马来半岛因接近赤道,三面环海,具有海洋性的赤道雨林型气候,全年气温很高,温差较小。不过马来半岛的气候,因受季风的影响,大致12~3月东北季风盛行时雨量较多,当西南季风盛行时,因受苏门答腊高山障壁的影响,雨量较少,因此半岛雨量分布,东岸多于西岸;又由于雨量主要受季风影响,东部的降水高峰出现在冬季,而西部则在夏季。

第6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成煤的必要条件的是()。

  • A、植物
  • B、气候
  • C、成煤场所
  • D、地壳运动
  • E、成煤时期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成煤的必要条件有()。

  • A、植物条件
  • B、气候条件
  • C、地理条件
  • D、地壳运动条件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成煤的必要条件是植物、气候、地理、()。


正确答案:地壳运动

第9题:

煤粉迅速而完全燃烧的条件是()、合适的空气量、煤粉与空气的良好混合以及必要的燃烧时间。

  • A、合适的煤粉细度
  • B、足够的燃烧空间
  • C、足够高的热风温度
  • D、相当高的炉内温度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煤的形成需要合适的气候条件,它们是()

  • A、炎热气候
  • B、潮湿气候
  • C、暖湿气候
  • D、干燥气候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