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问答题简述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60年代以后建立起“统一地理学”的概念。70年代后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展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近年来出现了经济化、社会化、计量化和生态化等趋势。在出现人口、资源、旅游、文化和民族等概念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建设地理学和工程地理学等应用性强的学科。
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建立: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开始得到重视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心理学方法和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人文化的倾向愈益明显;应用得到了加强。
3.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许多地理学老前辈都进行过相应的人文地理学研究;
1949——1978年,受前苏联的影响,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人文地理学;
1978年以来: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和迅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人文地理学大发展的阶段,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发展迅速,乡村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薄弱学科也得到了发展,有专门论著出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 调查研究方法、空间模型方法、社会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第2题:

简述现代快递的发展。


正确答案: 1)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起步阶段;
2)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成长阶段;
3)21世纪初至今:快递发展阶段。

第3题:

简述人文地理学及现象学。


正确答案: 1.景观存在于人类的生话之中,而客观存在不是人们观看的对象。
2.所有景观都表达了一种理想,一种经世不衰的,在大地上创造天国的理想。
3.景观的评判是作为一个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第4题: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正确答案: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
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
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第5题:

现代人文地理学引入心理学分析方法,被人们称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简述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正确答案: (1)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的规律;
(2)城市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的规律;
(3)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
(4)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
(5)城市规模与城市容量相适应的规律。

第7题: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与()。


正确答案:人文现象;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8题: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 一传统方法
1、充分掌握和分析研究资料2、利用和编制地图3、进行人文地理的野外考察工作
二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利用
1、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2、遥感技术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利用
三、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
1、新三论的基本概念: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2、研究的方法论
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上述方法论中,一是注重区域和空间的概念并结合实证进行研究,二是注重人地关系的传统研究内容,即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征,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第9题:

请简述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的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正确答案: 一人类的出现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适应,2、文化适应。
二从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比较看文化的特点
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2、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不同之处

第10题:

简述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引入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正确答案: 1.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事物,这从地理学家强调研究区域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系统中可以看出.
2.试图超越地理因素寻求深层机构来解释地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