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问答题采用风选方法进行固体废物组分分离时,应对废物进行各种预处理?

题目
问答题
采用风选方法进行固体废物组分分离时,应对废物进行各种预处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参考答案:固体废物预处理又称前处理,是资源化前的预处理,主要包括收集、运输、压实、破碎、分选等工艺过程。预处理常涉及固体废物中某些组分的分离与浓集,因而往往又是一种回收材料的过程。

第2题:

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有预处理、物化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3题:

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检验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采用各种分离纯化方法,尽可能富集()。

A、有效成分

B、指标成分

C、杂质

D、被检成分


参考答案:D

第4题:

据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入场要求,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的是()。

A:含水率小于80%的废物
B:液体废物
C:医疗废物
D: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
E: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小于7.0和大于12.0的废物

答案:B,D,E
解析:
据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入场要求,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的有5种情况。除题中的三种情况外,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以及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有害成分浓度超过GB18598—2001表5-1中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的废物也需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

第5题:

下列关于危险废物填埋场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1997)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995)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小于8.0和大于11.0的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
B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
C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
D医疗废物可直接入场填埋


答案:B,C
解析:

第6题: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方法有压实、破碎和焚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7题:

据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入场要求,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的是( )。
A. 含水率小于 80% 的废物
B. 液体废物
C. 医疗废物
D. 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
E. 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测得的废物浸出液 pH 值小于 7.0 和大于 12.0 的废物


答案:B,D,E
解析:
据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入场要求,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坦的有5种情况。除题中的三种情况外,含水率高于 85%的废物以及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有害成分浓度超过 GB 18598-2001表5-1 中九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的废物也需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

第8题:

安全土地填埋是固体废物的()。

A、最终处理方法

B、资源化方法

C、减量化方法

D、预处理方法


参考答案:A

第9题:

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关于危险废物填埋场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根据《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 5086—1997)和《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 15555—1995)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小于8.0和大于11.0的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
B.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
C.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
D.医疗废物可直接入场填埋

答案:B,C
解析:
填埋物入场要求包括:①下列废物可以直接入场填埋:a.根据GB 5086和GB/T 15555.1~11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成分浓度超过GB 5085.3中的标准值并低于表列中的允许进入填埋区控制限值的废物;b.根据GB 5086和GB/T 15555.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在7.0~12.0之间的废物。②下列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a.根据GB 5086和GB/T 15555.1~11测得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有害成分浓度超过表列中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的废物;b.根据GB 5086和GB/T 15555.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小于7.0和大于12.0的废物;c.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d.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e.液体废物。③下列废物禁止填埋:a.医疗废物;b.与衬层具有不相容性反应的废物。

第10题:

固体废物处置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

A:分选
B:破碎
C:堆肥
D:压实

答案:A,B,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