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名词解释题什么叫折点加氯?出现折点的原因是什么?折点加氯有何利弊?

题目
名词解释题
什么叫折点加氯?出现折点的原因是什么?折点加氯有何利弊?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当水中存在有机物且有机物主要是氨和氮化合物时,水中起始需氯量满足后,加氯量增加,剩余氯也增加,当继续加氯时,虽然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随着加氯量的进一步增加,剩余氯又上升了。这就称为折点加氯。
1区:无余氯,消毒效果不可靠;
2区:氯与氨反应,有余氯的存在,所以有一定的消毒效果,但是主要是化合性氯,主要是NH2Cl;
3区:2NH2Cl+HOClN2+HCl+H2O,有效氯减少,NH2Cl被氧化成没有消毒作用的化合物,最后到达折点B;
4区:胺与HOCl反应完,自由性余氯增加。
(2)出现折点加氯的原因是:水中存在氨和氮的化合物
(3)折点加氯的利弊:当原水受到严重污染,一般的加氯量,不能解决问题时,采用折点加氯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它能降低水的色度,去除恶臭,降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能提高混凝效果。但是,当发现水中有机物能与氯生成THMs后,折点加氯来处理水源水引起人们担心,因而人们寻求去除有机物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方法和其它消毒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折点氯消毒的优点是指

A.能够明显降低铁、锰

B.经折点计算后加氯量准确

C.氯化副产物少

D.耗氯少

E.简单易行


正确答案:A

第2题:

用于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等所消耗的部分称()

  • A、余氯
  • B、需氯量
  • C、加氯量
  • D、折点加氯量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下列可用于脱氮的方法是( )

A. 生物法

B. 折点加氯法

C. 离子交换法

D. 吹脱法


正确答案是:ABCD

第4题:

转效点加氯(折点家氯)就是向水中加入够量的氯,直到满足(),再继续加氯使之有剩余氯产生。

  • A、加氯量
  • B、分解量
  • C、需氯量
  • D、余氯量

正确答案:C

第5题:

氯消毒时,下列关于折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折点前产生的余氯均为化合性余氯
  • B、折点前产生的余氯既有化合性余氯也有游离余氯
  • C、折点前不产生余氯
  • D、折点后产生游离性余氯

正确答案:A,D

第6题:


A.经过一定接触时间后水中余氯为有效自由性氯
B.
C.采用化合氯消毒,与水接触2小时后出厂水中自由氯总量应不低于0.5mg/L
D.在折点加氯消毒法中,发生在折点以前的水中余氯均为化合性氯

答案:A,C
解析:
如采用折点加氯法且不考虑足够长的接触时间,则余氯中可能含有部分化合氯,故A错误。对于C选项,可知应为“总氯不低于0.5mg/L”,故错误。

第7题:

属于物理消毒方法主要有()、紫外线。

  • A、加热
  • B、石灰
  • C、折点加氯

正确答案:A

第8题:

折点氯消毒的优点是指

A.能够明显降低铁、锰含量

B.经折点计算后加氯量准确

C.氯化副产物少

D.耗氯少

E.简单易行


正确答案:A

第9题:

折点加氯


正确答案:从折点加氯的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时,余氯最低。

第10题:

什么叫折点加氯?出现折点的原因是什么?折点加氯有何利弊?


正确答案: 当水中含有氨和氮化合物时,其实际需氯量满足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增加,但是后者增长缓慢,一段时间后达到峰点,此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达到折点后,随着加氯量的增加,余氯量又上升,此折点后自由性余氯出现,继续加氯消毒效果最好,即折点加氯。
水中的氨氮可在适当pH值条件下,利用氯系的氧化剂(如Cl2、NaOCl)使之氧化成氯胺(NH2Cl、NHCl2、NCl3)之后,再氧化分解成N2气体而达脱除之目的。此处理方法一般通称为折点加氯法
原因:当余氯为化合性氯时,加氯量增加,一氯胺被氧化成一些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反而逐渐减少。当所有消耗氯的物质都反应完全以后,即出现折点。折点后继续加氯,则余氯增加,此时余氯基本为游离性氯,消毒效果最好。
利弊:当原水受污染情况严重时,折点加氯可以降低水的色度、去除臭和味,降低水中有机物含量,提高混凝效果。但是氯化消毒过程中会形成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卤代副产物,需要进行预处理或深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