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单选题固体地球圈层划分的主要地球物理依据是()A 重力值,B 地磁场强度C 地温梯度D 地震波传播速度

题目
单选题
固体地球圈层划分的主要地球物理依据是()
A

重力值,

B

地磁场强度

C

地温梯度

D

地震波传播速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地球的圈层构造是指地球内部在垂向上是成层,分为不同规模的圈层;各圈层的密度、强度、地球物理性质等互有差异。各圈层的界面可以是渐变的,也可以是急变的,它们不仅是物质组成的分界面,也常常是构造活动面。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是如何划分的?


正确答案: 地球物理学家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下传播特征的变化情况,发现了不同的波速与密度界面,以此为基础推算了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状况,进而分析了地球内部的物理结构和物质分布的基本特征。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级界面(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滕堡面。按照这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成地壳、地慢和地核三大层圈。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部分,一般厚33km(大陆)或7km(海洋),平均厚度约33km。是地球表部的一层薄壳,进而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层,即花岗岩(硅铝)层和玄武岩(硅镁)层。地幔即地壳与地核(莫霍面与古滕面)之间的层圈。进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地慢上部的软流圈(或低速带)。地核位于古滕堡面以下直至地心,根据波速的变化,进而划分为外核(液态)过渡层和内核(固态)。

第3题: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是如何划分的?


答:地球内部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圈。

第4题: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内部圈层的划分()。


正确答案: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地壳、地幔和地核

第5题:

地球圈层是怎样划分的?


正确答案: 地球分为内圈层和外圈层,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6题: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正确答案: 根据前面讲授的地球内部各种物理性质,尤其是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以下三个一级圈层和两个不连续界面:地壳和地幔。

第7题:

固体地球可划分几个一级圈层?简述划分的依据及各圈层的特征。


正确答案: 固体地球可划分为三个一级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各圈层的特征:
地壳:
1、位于莫霍面以上,是固体地球的最外一圈,由固体岩石组成
2、分为大陆型和大洋型,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35km,具双层结构(硅铝层和硅镁层),内部构造复杂,形成年代古老。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6km,缺失硅铝层,仅有硅镁层
地幔:
1、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的圈层,其深度从地壳下界到2900km处
。2、根据地震波变化情况,以1000km深度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3、上地幔又称橄榄岩层或榴辉岩层,在上地幔深约60-250km范围内存在软流圈
4、1000km-2900km之间的部分叫下地幔
5、上地幔和下地幔对于地震波的传播有一共同特点,即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而且速度比地壳大得多。因此认为地幔的硬度比钢还大,应属固态物质
地核:
1、2900km直到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古登堡面把其与地幔分开
2、地核分为外核、过渡层和内核。外核是液态,过渡层是液态开始向固态过渡,内核为固体
3、纵波速度从13.64km/s下降到8.1km/s,而横波消失

第8题:

油层划分和对比的主要依据有()等。

A、岩性特征

B、储集单元

C、地球物理特征

D、沉积旋回


参考答案:ACD

第9题:

简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方案和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主要依靠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利用地球物理资料来推断地球内部物质成分、物理状态和性质。天然地震波传播的方向与速度资料表明地球内部物质具有显著的纵、横向的非均匀性质。尤其是纵向上,在几个深度上波速有明显的变化,说明地球内部物质的同心圈层结构。
根据地球内部存在的莫霍与古登堡两个不连续界面,将地球内部分为三大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在根据次级界面,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外核、过渡带和内核。

第10题:

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圈层之间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Ⅰ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变化在5-70km之间。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km;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平均约7km;总体的平均厚度约16km。地壳物质的密度一般为
2.6-2.9g/cm3。地幔是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一个巨厚圈层。其厚度约2850km。平均密度为4.5g/cm3。根据次级界面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从莫霍面至地下1000km,平均密度为3.5g/cm3,成分主要为含铁镁质较多的超基性岩。下地幔:地下1000km至古登堡面之间,平均密度增大为5.1g/cm3,成分仍为含铁镁质的超基性岩,但铁质的含量增加。地核是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半径为3480km。地核的密度达9.98~12.5g/cm3。其成分以铁镍物质为主.根据其状态可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物态为液态,其成分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内核:物态为固态,其成分为铁镍物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