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问答题陶与瓷有哪些区别?

题目
问答题
陶与瓷有哪些区别?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陶器一般用黏土和沙土,瓷器用高岭土、石英、长石等矿物性原料。
(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800—1000度,瓷器1200度以上。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4)陶器敲击声音闷响,而瓷器敲击声音清脆。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紫砂盆有几种基本颜色?它属于陶盆还是属于瓷盆?它与普通的釉陶盆、瓷盆在烧制工艺上有哪些区别?它们对盆景植物的生长发育各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主要色彩有海棠红、朱砂紫、葵黄、墨绿、白砂、梨皮、淡灰、冷金、栗色等。属于陶盆又称紫砂陶盆。
是采用一种被称之为“泥中之泥”的特殊粘土经过1000-1150℃的高温烧制而成。内外不上釉,质地细密、坚韧,但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既不漏渗,又具有一定的吸水和透气性能,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色质古雅、含蕴、极富民族特色,加之制作缜密精巧,其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均较高。由于具有排水性能,无光泽和颜色偏深,故多作盆栽盆,一般不作水底盆。

第2题:

陶与瓷有哪些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外观的粗狂与精致,声音的沉闷和清脆,胎质的细腻与粗糙,吸水率的大与小等

第3题:

瓷和陶有哪些区别?


正确答案:①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②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③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④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⑤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第4题:

紫砂盆有几种基本颜色?它属于陶盆还是属于瓷盆?它与普通的釉陶盆、瓷盆在烧制工艺上有那些区别?它们对盆景植物的生长发育各有那些特点?


正确答案: 主要色彩有海棠红、朱砂紫、葵黄、墨绿、白砂、梨皮、淡灰、冷金、栗色等。
属于陶盆又称紫砂陶盆。
是采用一种被称之为“泥中之泥”的特殊粘土经过1000-1150℃的高温烧制而成。内外不上釉,质地细密、坚韧,但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既不漏渗,又具有一定的吸水和透气性能,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色质古雅、含蕴、极富民族特色,加之制作缜密精巧,其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均较高。由于具有排水性能,无光泽和颜色偏深,故多作盆栽盆,一般不作水底盆。

第5题:

陶瓷其实是陶与瓷的合称,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先有陶后有瓷。下列哪些是陶与瓷的区别()。

  • A、烧制温度不同
  • B、成型方法不同
  • C、原料不同
  • D、坚硬程度不同

正确答案:A,C,D

第6题:

上色不同不属于()的主要区别。

  • A、陶器与瓷器
  • B、彩瓷与靑花
  • C、靑瓷与黑瓷
  • D、土陶与硬陶

正确答案:A

第7题:

陶与瓷有许多区别,如它们的烧成温度就不同。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都()瓷器。

  • A、高于
  • B、等于
  • C、低于
  • D、不高于

正确答案:C

第8题:

瓷与陶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1、陶和瓷的吸水率不同
国标中,陶和瓷是按它们的吸水率来区分的,吸水率小于0.5%的为瓷,大于10%的为陶,介于两者之间为半瓷。
2、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3、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4、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5、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6、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陶和瓷经常并称,以上为有关鉴定专家人士收集的信息,经验分析,陶和瓷的细节区别

第9题:

陶与瓷有哪些区别?


正确答案: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陶器一般用黏土和沙土,瓷器用高岭土、石英、长石等矿物性原料。
(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800—1000度,瓷器1200度以上。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4)陶器敲击声音闷响,而瓷器敲击声音清脆。

第10题:

陶和瓷的区别?


正确答案: 陶:吸水率4-12%,能经受温度的急变,烧成温度低 (1000-1200 ℃ ),强度低。
瓷器: 色白,胎体上有釉,釉一般为无色透明,也可以有各种颜色.烧成温度高(1350 -1450℃),完全致密化,吸水率在1%以下,玻璃相含量多,有透光性,不能经受温度的急变,质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