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王阳明“心学”,特别体现在关于儿童教育的见解和主张上,因为儿童阶段人欲尚少,良知容易体认,所以儿童教育更应搞好。他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等文中相当集中而深刻地论及儿童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内容:(1)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王阳明对当时束缚儿童、摧残儿童的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认为当时的儿童教育,只注重读书考试,对儿童一味要求约束而不知正面引导,期望其聪明却不知用善法来培养。甚至用种种惩罚手段,对儿童就像囚犯一样,这样儿童也必然将学校看作是监狱.将师长看作是仇敌,靠说谎来掩饰其顽皮,靠逃学来满足其游玩的意愿,结果是教育的失败。(2)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有鉴于儿童教育中的严重问题,王阳明提出教育应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而厌恶约束,因此强调一定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保护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注意顺应儿童的性情,激发儿童的兴趣,以诱导、启发,来代替“督”、“责”等传统手段。(3)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王阳明多次强调要“随人分限所及”,所谓分限,是指儿童的认识水平和限度。他以走路为喻,婴儿只能扶着墙壁学习站立、移步,幼童可以在庭院中走、跑、跳、登,成人则可以出远门旅行千百里。儿童处于“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的身心发展时期,学习必须是循序渐进,负担一定不要过重。要使儿童经常保持精力有余的状态,这是十分有价值的观点。王阳明主张因材施教。他说:“人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教学就像治病一样,“初无一定之方”,根据病人体质、病情,“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王阳明的因材施教不仅要避短,而且要扬长。他说:“圣人教人,不是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有尊重和扶持个性发展的倾向,态度更为积极。(4)教学活动的多样化针对儿童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王阳明主张教学应该力求生动、多样化。要发挥诗、书、礼等各门课程多方面的教育作用。王阳明还制定了一个日课表,将每天的功课按考德一诵书背书一习礼或课仿一诵书讲书一歌诗的次序安排。歌诗还分班组或全体同时进行。这样的教学安排可谓动静交替,使儿童不至于感到过于单调和疲劳,有助于保持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比起传统教育一味地读书背书来,确实是耳目一新,充分注意到儿童的身心特点。总之,王阳明从良知说出发,对封建传统儿童教育进行猛烈的抨击,指出当时对待儿童 “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使得儿童“视学校如囹狱而不肯入,视教师如寇仇而不欲见”,认为教学要引起儿童乐学情绪,要求教育儿童从积极方面人手,要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的方法进行教育。同时认为,儿童教育要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规律,使他们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也反映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