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问答题阐述外国具有代表性的6本教育著作及其主要观点。

题目
问答题
阐述外国具有代表性的6本教育著作及其主要观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
C.《教育过程》
D.《论语》

答案:A
解析:

第2题:

论述新史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史学观点或著作


正确答案: (1)梁启超
史学观点大致分为三阶段:
①1901----1905年:服膺进化史观,批判传统史
②1912----1920年:中西结合,因果关系,“据事直书”
③1920年以后:使用李凯尔特的历史思想,由普遍史转向文化史
著作: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新史学》;1901年《中国史叙论》
(2)章太炎
史学观点:历史是“人群和社会的进化”进化论,生存竟争解读历史;评历史人物:将人类学运用于历史研究中。
著作:《訄书》论文集
(3)夏曾佑
史学观点:天演论,历史进化论;历史功能论;历史阶段思想
著作:《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4)陈黼宸著作:《独史》、《史地原理》、《中国通史》、《诸子通义》和《读史总论》

第3题:

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在世界教育史上,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观。根据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不同价值取向教育价值观可分为两大类: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是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
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确立教育目的,按
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代表人物是: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萨特等。
社会本位论是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的思想主张。它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代表人物是:纳托普、斯泰纳、孔德和涂尔于等。

第4题:

我国第一个用马列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理论原理的人是(),著作是(),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


正确答案: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第5题:

简要列出情绪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正确答案: 三种经典的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代表人物有詹姆斯和兰格。他们强调情绪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外界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2)坎农—巴德理论。代表人物有坎农、巴德。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情绪感觉是大脑皮质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共同激活的结果。
(3)认知评价理论。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你看婚前性行为的危害。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具体来说,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第6题:

请简要列出智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学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斯皮尔曼认为,各种特殊因素与一般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的智力。
(2)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智力看成是多种成分的复杂结构,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应从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指出,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分别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在其后来的研究中,他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即自然探索智力。
(4)沙洛维与梅耶的情绪智力理论。特们认为情绪智力可定义为四个主要成分: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感信息、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第7题: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著作及其主要观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理论家,其理论著作有《魏晋盛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三篇著作。其主要观点有以形写神,悟对神通,迁想妙得,都是针对人物画创作提出的,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第8题:

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概论》
C.《教育过程》
D.现代教育原理》

答案:A
解析:
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第9题:

请简要列出情绪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正确答案: 三种经典的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代表人物有詹姆斯和兰格。他们强调情绪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外界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2)坎农—巴德理论。代表人物有坎农、巴德。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情绪感觉是大脑皮质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共同激活的结果。
(3)认知评价理论。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你看婚前性行为的危害。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具体来说,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第10题:

试概述沉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方面和代表性著作。


正确答案: 沉积学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1)初始阶段:1830—1894,这一个阶段主要侧重于古生物地层、煤和生物的研究.Lyell于1830年推出了著作《地层学原理》,提出了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1850年Sorby首次使用偏光显微镜研究岩石,并且指出“利用所有偏振光手段是绝对必要的”,拉开了对岩石学进行微观研究的序幕;1894年,Walther写的《作为地质历史的地质学导论》其中提出了“相序”的概念。
(2)专业化阶段:1894—1931,开始使用显微镜研究重矿物,1914年Gilbert首先用各种粒径的砂和不同的水流强度进行了水槽的实验;1930年,Friedmen和Sanders推出了《沉积学原理》一书;Wenthworth提出了2mm作为砂的粒级的上限;SEPM创刊了《沉积岩石学杂志》。
(3)迅速发展阶段:1931—1950,随着热差分析、X-衍射等新的技术在沉积学领域的运用,沉积学研究区域半定量化;1940年Halbouty研究了墨西哥湾物源、海水进退、古海岸线变化、地层尖灭和油气远景;1945年,Krumbein将统计学应用到沉积学中,1949年,Pettiohn编写了《沉积岩》。
(4)现代阶段:1950-今,最大的特点是与沉积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大量出现,如层序地层学、资源沉积学、环境沉积学、大地构造沉积学、事件沉积学、全球旋回沉积学、大陆动力沉积学、实验沉积学、和储层沉积学等等,反映沉积学开始由理论研究领域转向实用领域、由局部转向全球。20世纪50年代初现了浊流(重力流)理论,1961年鲍玛建立了浊积岩层序---鲍玛序列。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板块的角度进行沉积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至今,上述各种交叉学科开始出现。
沉积学的发展表现了以下的几个特点:概念的转变、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理论的逐步完善、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