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问答题布鲁纳教学设计理论的弊端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布鲁纳教学设计理论的弊端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A.ID1

B.ID2

C.ID3和双主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C

第2题:

试述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的教学原则。


答案:
解析:
布鲁纳提出了四条教学的原则: (1) 动机原则: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他认为儿童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第一,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这种内驱力是天生的,是种族生存所必需的。第二,胜任的内驱力(成就感)。儿 童总是对能够胜任的活动保持兴趣,并且越来越感兴趣。他们总是在自动改造环境和顺利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贏得真正的满足。第三,互惠的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人总有一种与人和睦相处的需要,这种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同样是重要的。 (2) 结构原则: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布鲁纳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发现,人有三种表征系统,这三种表征系统也是人成功地理解知识的手段,即动作表象、图像表象、符号再现表象。 (3) 程序原则: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一系列结构, 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序列,它们对于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序列。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任何具体的序列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包括过去所学的知识、智力发展的阶段、材料的性质和个别差异等,因此,安排序列必须考虑儿童智力发展的历程,考虑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局限性。 (4) 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这种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强化作用。同时布鲁纳也认为,教学是一种暂时状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学习者不能老是依赖教师的强化,必须逐渐地形成自我矫正的能力。

第3题:

简述教学管理的弊端。


正确答案:
答:(1)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高。
(2)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低。
(3)让学生娱乐或忙碌以取代学习。
(4)对惩罚的功效评价过高。
(5)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第4题:

《教学设计原理》一书的出版是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诞生的标志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简述课程与教学(教学方法)分离的弊端。
(1)导致忽视经验产生的具体背景。
(2)如果把运用材料的有效途径看作脱离材料的现成的方法,这会使儿童丧失学习教材的内部动机,其学习行为会受各类外部动机所支配。
(3)导致使学习行为本身成为一个直接的、有意识的目的。
(4)在心理和材料分离的概念的影响下,方法则往往成为割裂的、枯燥的常规,成为机械沿袭的指定的步骤。

第6题:

试论述加涅的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理论。


答案:
解析:
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教学设计与之对应。 (1)动机阶段。 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诱因动机,即学生力图达到某种目的的动机,这种动机是借助学生内心的期望产生的。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原则是:在学生自己没有产生学习动机时,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期望。理想的期望需要学生自己领会形成,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能做的只是告诉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⑵领会阶段。 有了学习动机的学生,首先必须接受刺激,即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而无视其他刺激。当学生把所注意的刺激特征从其他刺激中分化出来时,这些刺激特征就被进行知觉编码,贮存在短时记忆中,这个过程就是选择性知觉。这一阶段,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知觉,也就是注意到该注意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如改变讲话的声调、运用手势动作等。 (3)习得阶段。 当学生注意或知觉外部情境之后,学生就可获得知识。而习得阶段涉及的是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直接编码后贮存在短时记忆里,然后把它们再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人到长时记忆中。所谓的编码过程,就是把知觉到的信息转化为一种最容易贮存的形式的过程。在习得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 (4) 保持阶段。 学生习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后,以语编码的形式进人长时记忆的贮存阶段。对长时 记忆,人类至今了解不多,但有几点是清楚的: 第一,长时记忆里的信息,其强度并不随时间的进程而减弱,如老人的回忆。 第二,有些信息长期不用会消退。 第三,记忆贮存可能会受干扰的影响,如新旧相似信息的混淆。 在教学上,教师主要是避免相似的刺激同时出现,减少干扰的可能性。 (5) 回忆阶段。 学生习得的信息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环。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得到提取线索,但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为自己提供线索,从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所以在教学设计上 最重要的是强化信息的保持,使学生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略。 (6) 概括阶段。 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同时,教师也总是希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各种类似的情境中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学习过程必然有一个概括的阶段,也就是学习迁移的问题。 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并提供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提取过程的机会;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和概括其中的原理。 (7)作业阶段。 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已习得了所学的内容,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反馈;同时,通过作业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结果,可以获得一种满足。当然,作业主要是给教师看,仅凭一次作业难对学生作出判断,需要几次作业才行。 (8)反馈阶段。 反馈是学习的最后阶段,其实质是一种强化,强化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学生在动机阶段形成的期望在反馈阶段得到了冃足。 总之,加涅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者。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上述的八个阶段组成的。其中,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头脑内部都进行着信息加工活动,使信息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直到学习者用作业的方式作出反应为止。 教学过程必须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来进行。有 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的内部条件,创设或 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7题:

关于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布鲁纳提出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关于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布鲁纳提出了四项原则:
(1)向学生解释清楚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
(2)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教师要仔细设计要问的问题,排列好例子,确保参考材料和设备充足,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
(3)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材料难度要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

第8题:

布鲁纳提出的四条教学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动机原则;
(2)结构原则;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第9题:

简述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的教学认识论
(1)关于知识的归属问题,布鲁纳认为知识是人们基于经验中的材料而创造出来的,目的是使经验中的材料具有意义和结构。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表现为一种持久的探究过程,这就是科学知识的本质。
(2)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和人类的知识探究过程两者之间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样,教学过程就不应当像传统上所作的那样,仅仅把知识作为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应当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知识。学生不仅得到知识,而且获得探究的态度和方法。
(3)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充斥着中间语言,只是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

第10题: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不属于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包含的内容。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