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单选题()指出,一所好学校应是“使学校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合学校”。A 爱伦·凯B 杜威C 尼尔D 蒙台梭利

题目
单选题
()指出,一所好学校应是“使学校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合学校”。
A

爱伦·凯

B

杜威

C

尼尔

D

蒙台梭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校制度设计中的儿童福祉原则有()

A.学校制度应当为儿童的自由和创造提供空间

B.学校应无条件的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

C.学校制度应当彰显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体现对儿童的平等尊重和关怀

D.学校应免费提供各种教育


参考答案:AC

第2题: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

答案:B
解析: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杜威一生出版教育著作30余部,发表教育论文约180篇。杜威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年).《儿童与课程》(1902年)、《教育中的道德原理》(1909年)、《我们怎样思维》(1910年)、《明日之学校》(1915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经验与教育》(1938年)等,其中以《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在教育方面的理论思考。杜威力倡教育即生活,反对教育为固定的成人生活作准备的观点。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强调的生活是现在的、儿童的生活,要求教育重视儿童现在生活的内在价值,使儿童从目前的生活中得到乐趣,而不仅仅将现在的生活视作为另一种生活作准备的工具与手段。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要求改革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既合乎社会需要亦合乎儿童需要。与这两种要求相虚,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以克服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分离;同时也抨击“生活预备说”,以克服学校与儿童生活的脱离。

第3题:

工人李某的儿子从小两腿瘫痪,需要助手推车才能行走。虽有残疾,但智力正常。今年孩子已满7岁,父母决定送孩子上学。因附近没有专门为残疾儿童开设的特殊教育学校,就到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申请就读。学校方面认为,学校本身是一所普通小学,不是特殊教育学校,而且学校无特殊班,没有为残疾儿童准备的专门设施,学校不宜接受残疾儿童入学。因此,学校拒绝了李某的要求。请从法律角度说明学校的做法是否合适。


正确答案:
1.根据教育法规,学生是指在依法成立或国家法律认可的任何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并按照有关规定具有或获得学籍的公民。学生的权利:学习权、资助权、评价权、申诉权;学生的义务:守法、守规、学习、尊师。
2.该校拒绝李某的儿子来校学习的做法是有违教育法律的,侵犯了李某儿子的学习权。

第4题:

《明日之学校》中,杜威提出的观点主要有()。

  • A、儿童发展的第一个特殊原则是保证身体健全发展
  • B、学校真正学习的内容应是让儿童学会如何学习
  • C、学校应该通过工作、游戏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 D、教育要尊重并利用儿童的个体差异,积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 E、允许儿童自由活动

正确答案:A,B,C,E

第5题:

第一次为年幼儿童创设了通过游戏与作业而获得发展的幼儿园,而不是坐着读书的学校是谁()


正确答案:福禄贝尔

第6题:

下列哪些学校属于儿童中心主义学校()

A.“昆西学校”

B.“有机学校”

C.林肯学校

D.沃尔顿学校

E.普拉特游戏学校


参考答案:A, B, D, E

第7题:

在前苏联的学校体制中,就有为培养年幼的“天才儿童”而专门开办的体育学校。()

A

B



第8题:

从课程的发展来看,制约学校课程制定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儿童、学校

B.社会、儿童、知识

C.儿童、知识、学校

D.社会、学校、知识


正确答案:B

第9题:

在前苏联的学校体制中,就有为培养年幼的“天才儿童”而专门开办的体育学校。()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指出,一所好学校应是“使学校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合学校”。

  • A、爱伦·凯
  • B、杜威
  • C、尼尔
  • D、蒙台梭利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