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问答题谈谈你对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的看法。

题目
问答题
谈谈你对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的看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不允许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是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解析:
 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择校热”降温,让“择班大战”平息,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这一规定在各地方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地方甚至有日趋严重现象。重点班成了屡禁不止的“牛皮癣”,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进入重点学校,考入名牌大学是很多学生和家长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名牌大学、重点学校毕竟数量有限,优质教育资源被少数大学所垄断,势必造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
  
  二是学校评价制度与升学率挂钩。生源是学校的重要经济来源,升学率又是吸引生源最诱人的招牌。为了扩大生源,提高知名度,许多学校不顾教育部三令五申,花样翻新,明里暗里搞重点班、实验班。
  
  三是中小学招考机制仍然是“唯分数论”。在现行招考制度下,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升入高一阶段学习的必由之路。因此,学生和家长都对重点班的趋之若鹜,对重点班的存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跳出教育的功利心来看,重点班、择班热的乱象造成了教育成本的提高,破坏了教育的公平原则,不利于保障每个学生公平、充分地享受教育资源。因此,政府、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从政府层面完善措施,疏堵结合。促进教育资源的流动与招生分班机制的公开透明相结合,分设重点班的“禁止项”与违法必究的处罚措施相配套。对于顶风分班的学校坚决曝光,责令改正。
  
  从学校层面强化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型学生。
  
  从家庭层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摒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旧观念,注重孩子的能力养成、品格塑造、身心健康,合理为孩子规划求学之路,做一个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才。
  
  此外,好的措施还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共同监督,让教育公平真正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实现。

第2题:

结合我国教育法学的发展及现状,谈谈你对我国教育法学发展趋势的看法。
(一)教育法学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
(1)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
(2)发展教育事业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
(3)历史经验的启示
(4)教育立法活动起步
(二)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阶段可分为:
(1)问题提出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主要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教”的主张;
(2)体系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这一阶段以《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3)学习基本定型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期间,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版;
(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主要包括我国教育法规体系及其地位研究、教育法律关系的研究、地方教育立法研究成果、高等教育立法的研究及各国教育法制比较研究等。
(三)教育法学发展趋势为:
(1)注重开展教育法学微观研究课题
(2)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研学热潮,促进教育法学的普及与提高
(3)成立有关学书团体,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交流和讨论,提高教育法学的研究水平。

第3题:

结合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谈谈你对学校教育环境的看法。


正确答案:
答:(1)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学校的设备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风气;校风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它是影响学校师生一个极其重要因素。校风中的学风和教风是中心,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又在领导的作风。(2)课堂内的环境:教室中的环境优劣,对心理气氛的影响作用很值得重视。课堂中的气氛是由人际环境和物质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状态;(3)微观环境的影响:同伴影响,花盆效应,教师的期待效应。

第4题:

谈谈你对知识管理的看法?


正确答案: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的创造、识别、共享和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提高竞争能力,增加市场价值。知识管理要求实现组织的知识共享,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知识的作用,提高创新的效率和饭店的竞争力,实现饭店的战略目标。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知识共享、组织学习、知识联盟和知识分配。
知识管理方法在饭店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议程。饭店通过知识的创造、识别、共享和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饭店的创新能力、赢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市场价值。
(2)知识库。饭店将研发、产品、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等知识和信息输入电脑数据库,形成初步的知识库,饭店可利用知识库中有关饭店、合作者、客户的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经验、安全等有用的信息进行服务和管理。
(3)内部网。许多跨国饭店集团利用其内部网,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和合资公司联系起来,共享信息资源。
(4)知识联盟。饭店通过与其他饭店、顾客、供应商、工会组织、大学和其他机构等建立知识联盟,获得对方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促进双方创新的能力。
(5)知识主管或知识总监。饭店通过设立专职知识管理人员来协调饭店的知识管理与发展战略,并通过制定和实施知识议程,最大限度地创造、发掘、利用各种知识,促进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培育学习和创新文化,提高饭店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第5题:

谈谈你对活动课管理的看法。


正确答案: 活动课作为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它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占重要地位,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与爱好,适于学生个性特长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科课程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
①参与的强制性与选择性;
②内容的广泛性与系统性;
③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④主体既要学得快活,又要动。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中小学应将活动课纳入教学计划,成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加大活动课设计与管理的力度,促进活动课的健康发展。

第6题:

谈谈你对教育督导评估活动特征的看法。
(1)从评估主体讲,以教育督导机构为评估主体,代表同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评估活动;
(2)从存在状态讲,是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任务、内容、环节、手段而存在、进行的;
(3)从目的、运作程序和方法手段讲,它是评估活动,是存在评估主体区分的一种评估活动。

第7题: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管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B教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C教育管理问题及其发展规律

D教育管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B

第8题:

就“教育学是不是科学,有没有规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教育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培养人是有规律可循的,办教育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着应是每一个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准则。教育既有培养人的规律,也有教育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还有教育运行的管理规律等等。教育学在广义科学的基础上是科学。教育学究竟是不是科学,这取决于对科学一词的认识。按科学的严格的定义,教育学不是科学;可是按广义的科学,教育学便不失为一种科学。这种观点显然受到杜威的影响。杜威正是主张“科学”应广义地去理解:“我们必须把科学的概念理解得宽一些。我们必须把它理解得够宽,以便包括通常认为科学的一切学科。”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有的学者进一步对“教育学是不是一种科学”以及“教育学属于何种科学”等进行了较有力的论证,代表了当时中国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科学化问题的思考水平。这些学者在对科学和科学的基本标准进行考证后指出:“凡具之者,都不妨称为科学:(1)有确定的对象和范围,绝不与其他科学相混;(2)自身成为系统,不前后矛盾,不犯伦理上的谬误;(3)有客观确切的事实供研究──科学的研究,不是妄测臆断的;(4)有相当的普遍性与永久性”。他们认为教育学具有上述特征,应该是一门科学。为确定教育学究竟属于哪种科学,他们还对科学进行了分类,并认为教育学是“物质与精神兼具的科学”,“虽常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以求规范,然其对象,固不外乎人事界,故应认为社会科学的一种”同时是“应用科学”、“规范科学”、“兼有归纳与演绎性质”、“有机科学”。可见,这种观点并不回避教育学“规范”学科的性质。其实早在1923年,有的学者就曾将广义的科学分为“说明的科学”和“规范的科学”,认为“教育学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规范的兼事实的科学”,“因为如教育目的的一部是从人生哲学—伦理学—演绎出来的,所以教育学是规范科学。因为教育方法的一部以人类性质的研究为根据,以心理学的事实为出发点,所以教育学是事实的科学。”明确把教育学作为“规范的兼事实的科学”。1928年的《中国教育辞典》“教育学”条目也称:教育学“其目的在探究教育原理与方法,以资指导实际的活动。其性质为应用科学。特其基础不单建立于自然科学之上,而亦同时建立于规范科学之上耳。自其目的在指导实际的活动而言之,则教育学亦可谓规范科学之一”。其中用的是“规范科学”概念。按照当时关于“科学”的一种分类,把科学分为“规范科学”与“解释科学”,“规范科学研究当然法则;解释科学研究自然法则”。当然,把“规范”学科称为“规范科学”,已不是在“科学”一词的严格意义上的分类,但也不是套语。所谓规律,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第9题:

谈谈你对管理者和领导者两者关系的看法。


正确答案: 第一,管理者要向领导汇报
一般来说,在国企中,管理者应该向领导汇报,而不是领导向管理者报告。这一点体现了低层尊重高层,以高层意见为主的传统意识。
第二,领导比管理重要
实际上,在我国企业中,领导比管理更重要,因为人性化比法制化更有效。 西方人的管理是以事为中心,而我国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在国企中,除了要做好事,还要做好人。
第三,例行事务与例外事宜
任何事都有例外,管理只能管好例行事务,领导却还要照顾例外事宜。基层无法对例外之事负责,管理者也可以不负责,只有领导一定要承担例外的责任,这是中国企业的领导必须要面对的。
在中国,领导比较柔性,制度比较刚性。俗话说“以柔克刚”,这点很值得充分认识和正确引导。一个人如果总是个性刚毅,会让别人难以忍受;反之,一个个性总是柔和的人,恐怕自己也会很难忍受。过于刚毅的人容易折断,过于柔和的人容易被人欺负。
所以,只有在刚柔之间把握分寸,才能让自己无往而不胜。比如,领导是柔性的,但是有时候却要显示刚性;管理是刚性的,但是实施起来却要很柔和。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管理是制度化的,很死板,所以执行的时候就应比较温柔;而领导本身就体现柔和的特质,所以,当下决定时,就要果断而坚决。这其实就是一种领导的艺术。
中国人的管理标准很简单,那就是“合理就好”。这与西方人讲究的“合法就好”是不同的,西方人以法为中心,重视管理;而中国人则是以理为中心,讲究领导。对中国人来说,合理比合法更重要,中国人接受的是合理的法,而不是不合理的法。 由此可见,在中国,管理是有弹性的,而领导的弹性就更大了,他们要时时考虑到例外事宜。这种操作不是不守法,而是要衡量特别的状况,进行合理的处置。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此时此地,我应该用作业的方式来处理,还是用管理的方式来解决,还是发挥一下领导的艺术”。

第10题:

谈谈你对五八年教育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看法。


正确答案: 58年的教育大革命是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为根据进行的。当时的教育管理的教材也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为依据写的。没有铅印本,只有油印本。教材的要点也体现了当时教育管理的大致情况:
(1)党对学校工作的绝对领导
强调党对学校工作的绝对领导,批判了校长负责制,认为这是脱离党的领导。但是把党的领导曲解为党组织负责人个人的领导。同时把党的领导与专家的作用对立了起来。提出“外行领导内行,小知识分子领导大知识分子这是规律”。这就从理论上肯定了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包揽一切和党政不分的状况。
(2)群众路线的办学方针
提出坚持群众路线的办学方针,强调教育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办教育必须领先群众。批判“党委不懂教育,群众不懂教育”的观点。提出了三个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六个并举(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免费教育与不免费教育并举)。靠两条腿走路,全民办学,多样化办学。这个办学方针是对的,但是由于当时的盲目发展,不顾办学条件,发展过快,规模过大,超过了国民经济的负担能力,特别是超过了农业生产水平,也超过了教育本身发展的条件,破坏了国家教育体系,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就从这时候起,出现了大批民办教师。民办教师的工资不在国家计划之列,给以后的进修提高、转正等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但普及义务教育又少不了他们。
(3)无产阶级政治挂帅
强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确立无产阶级政治在学校全部工作中高于一切的地位,认为“政治利益”就是一切。在当时“左”倾思想的指导下,曲解了“无产阶级政治”的科学含义,把“政治”与“业务”两个不同的概念对立了起来,提出了教育战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提出了兴无灭资,拔白旗、插红旗。把一些业务尖子斥责为走白专道路的人,把他们当白旗拔。
(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在教育与代表现代化工农业生产水平的劳动活动的结合点上实施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无疑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但在当时,人们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做了片面的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不是把学生当作劳动力使用,也不能说让学生参加了一些生产劳动,学生就能得到全面发展了。由于在理论上夸大和曲解了劳动的作用,不少学校不顾条件去办工厂、农场,出现了劳动越多越革命、越光荣的倾向,或只讲劳动不讲结合,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的误区,等造成了学校教育质量的下降,教育秩序的混乱。
(5)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当时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体现在“四大”上,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四大”的提倡导致了后来无法控制的群众运动。以后“宪法”明文规定了取消“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