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名词解释题察举[2008年真题]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察举[2008年真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汉代的征辟分为()。

  • A、征召
  • B、辟举
  • C、察举
  • D、考试

正确答案:A,B

第2题:

察举和征辟


正确答案: 察举和征辟是东汉选拔官吏的制度。所谓察举,是地方州郡以“贤良”、“孝廉”、“秀才”等名目,把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推荐上去,经过考核,任以官职。所谓征辟,是由朝廷、官府直接征召某人当官。在名义上,被察举和征辟的人,必须有“高才重名”,为乡党舆论所推崇。因之,为了争取被察举和征辟,当时的士大夫颇注意修饰自己的品行,以激扬声名,抬高身价。有的人更是矫情造作,沽名钓誉,以便博取高官厚禄。在察举和征辟时,贿赂请托,特权横行,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选举乖实”的状况,甚至连最高统治者也不得不承认。汉明帝刚即位就说:“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后汉书·明帝纪》)就是在这种腐朽的选举制度下,豪强地主盘根错节地控制着各级政权部门,封建的等级关系日益凝固化,一批“世代为官”的豪门阀阅、“儒学世家”开始形成。如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这些世家大族,以后就发展成为门阀士族。

第3题:

中国选士制度的演变是( )。

A.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

C.科举制察举制提拔制

D.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


正确答案:A
把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制度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

第4题:

判断题
九品中正是察举的延续和变易。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察举


正确答案:又称荐举或乡举里选,指由皇帝每年下诏征求人才,诏书规定所需人才的种类、数量和要求。这是一种大规模、经常性、制度化的自下而上的推荐人才的方式。

第6题:

两汉通过察举制选拔人才,汉武帝以后,除了贤良文学这一察举科目外,察举增加的新科目有()()()()。


正确答案:秀才科、孝廉科、明法科、明经科

第7题:

察举制的教育管理功能


正确答案: ⑴调动了世人读书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⑵统一了教育的目标。⑶规范了教学的内容,察举制以《五经》为教材。

第8题:

察举制,察是考察,举是推荐。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察举制


正确答案: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

第10题:

判断题
察举制,察是考察,举是推荐。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