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笔试

单选题患者起湿疮十余年,皮损反复发作,足背及双肘部暗红斑快,粗糙肥厚,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剧痒难忍,遇热瘙痒加重,近日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辨证属()A 血虚风燥证B 脾虚湿蕴证C 湿热蕴肤证D 气滞血瘀证E 湿热浸淫证

题目
单选题
患者起湿疮十余年,皮损反复发作,足背及双肘部暗红斑快,粗糙肥厚,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剧痒难忍,遇热瘙痒加重,近日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辨证属()
A

血虚风燥证

B

脾虚湿蕴证

C

湿热蕴肤证

D

气滞血瘀证

E

湿热浸淫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38岁,干部。2016年4月6日初诊。患者半年前热水洗手后突发皮肤剧痒,后遇热或肥皂水烫洗后则皮肤剧痒难忍反复发作。伴有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查体:皮损色暗,粗糙肥厚,对称分布。舌淡,苔白,脉弦细,月经史无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牛皮癣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湿疮。中医证型诊断:血虚风燥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皮肤剧痒,遇热或肥皂水烫洗后则皮肤剧痒难忍为主症,辨病为湿疮。现症见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查体:皮损色暗,粗糙肥厚,对称分布。舌淡,苔白,脉弦细,月经史无异常,辨证为血虚风燥证。病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中医病证鉴别:与牛皮癣相鉴别。牛皮癣好发于颈侧、肘、尾骶部,常不对称,有典型的苔藓样变,皮损倾向干燥,无多形性损害。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剂名称: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当归30g,白芍30g,川芎30g,生地黄30g,白蒺藜30g,防风3g,荆芥穗3g,何首乌30g,白鲜皮3g,黄芪30g,蝉蜕4.5g,丹参10g,鸡血藤15g,乌梢蛇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2题:

患者起湿疮十余年,皮损反复发作,足背及双肘部暗红斑快,粗糙肥厚,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剧痒难忍,遇热瘙痒加重,近日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辨证属( )

A、血虚风燥证

B、脾虚湿蕴证

C、湿热蕴肤证

D、气滞血瘀证

E、湿热浸淫证


参考答案:A

第3题:

患者起湿疮十余年,皮损反复发作,足背及双肘部暗红斑块,粗糙肥厚,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剧痒难忍,遇热瘙痒加重,近日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辨证属

A、血虚风燥证

B、脾虚湿蕴证

C、湿热蕴肤证

D、气滞血瘀证

E、湿热浸淫证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湿疮的诊断依据

A、多形性损害

B、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

C、自觉剧痒

D、反复发作

E、易慢性化


参考答案:B

第5题:

患者,男,65岁,诊断为湿疹,症见皮损色暗6年余,剧痒,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质淡,苔白,脉弦细,选用的治法是()

A、清热利湿

B、健脾利湿

C、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D、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E、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血虚风燥证的证候:病程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第6题:

皮炎反复发作的结果是

A.瘙痒、皮损形态多样,丘疹边界不清

B.红斑、丘疹、水疱

C.色素沉着

D.湿疹

E.痤疮样皮疹


参考答案:C

第7题:

疥疮瘙痒的特点是( )。

A、昼轻夜重,遇热减轻

B、冬重夏轻,干燥痒剧

C、夜间痒剧,遇热加重

D、冬轻夏重,浴后痒重

E、持续瘙痒


参考答案:C

第8题:

患者后项部有一苔藓样的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应诊断为( )

A、慢性湿疹

B、白疕

C、牛皮癣

D、风瘙痒

E、癣


参考答案:C

第9题:

治疗病程较长,皮损色黯或色素沉着,粗糙肥厚,呈苔藓样变,剧痒,皮损表面有搔痕,血痂和脱屑,伴头昏乏力,腰酸肢软,口干不欲饮,舌淡、苔白,脉弦细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血海

B、胃俞

C、肺俞

D、脾俞

E、太白


参考答案:A

第10题:

某女,20岁。自幼双下肢反复起皮疹。现双小腿皮损处皮肤肥厚,色紫褐,表面粗糙,苔藓样变,有抓痕、血痂、鳞屑,少量渗液,皮损为对称分布,伴瘙痒。其诊断为( )

A.湿疮

B.紫白癜风

C.牛皮癣

D.瓜藤缠

E.圆癣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