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笔试

单选题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学诊断项错误的是(  )。A 血培养B 血涂片C 皮肤淤点涂片D 脑脊液涂片E 脑脊液培养

题目
单选题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学诊断项错误的是(  )。
A

血培养

B

血涂片

C

皮肤淤点涂片

D

脑脊液涂片

E

脑脊液培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鉴别诊断


参考答案: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常见的有:(1)肺炎球菌脑膜炎 成人多见,多继发于中耳炎、肺炎、颅脑外伤及手术患者。易复发。(2)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多见于婴幼儿。(3)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 多继发于皮肤感染或败血症等。上述化脓性脑膜炎发病均无明显季节性,多散发而不引起流行,无皮肤黏膜淤点、淤斑。确诊则有赖于细菌学检查出不同病原菌。2.结核性脑膜炎(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2)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起病1~2周后才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3)多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4)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明显,脑脊液外观混浊呈毛玻璃状,白细胞多在50×10/L以下,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及氯化物减低。(5)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抗酸染色阳性杆菌。3.隐球菌性脑膜炎(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2)有低热、头痛等症状,逐渐加重,头痛症状突出,有时非常剧烈。皮肤粘膜无淤点、淤斑。(3)多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有些患者有鸽子接触史。(4)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更明显,脑脊液外观清亮或微浑,白细胞多在50×10/L以下,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及氯化物减低。(5)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检出新型隐球菌可确诊。4.败血症休克型 需与其他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鉴别。后者可有原发病灶,发病无季节性。确诊则有赖于血培养检出其他致病菌。

第2题: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几项错误( )

A、脑膜炎的性质属于化脓性

B、感染后绝大多数表现为败血症或脑膜炎

C、皮肤出现瘀点和瘀斑是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必备体征

D、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为主

E、脑膜刺激征均阳性


参考答案:BCE

第3题:

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鉴别诊断


参考答案:(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有:①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成人多见,多继发于中耳炎、肺炎、颅脑外伤及手术病人。易复发。②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③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多继发于皮肤感染或败血症等。上述化脓性脑膜炎发病均无明显季节性,多散发而不引起流行,无皮肤黏膜淤点、淤斑。确诊则有赖于细菌学检查出不同病原菌。(2)结核性脑膜炎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②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起病1~2周后才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③多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④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明显。脑脊液外观混浊呈毛玻璃状,白细胞多在50×10/L以下,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及氯化物减低。⑤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抗酸染色阳性杆菌。(3)隐球菌性脑膜炎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②有低热、头痛等症状,逐渐加重,头痛症状突出,有时非常剧烈。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③多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有些患者有鸽子接触史。④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更明显,脑脊液外观清亮或微浑,白细胞多在50×10/L以下,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及氯化物减低。⑤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检出新型隐球菌可确诊。(4)败血症休克型:需与其他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鉴别。后者可有原发病灶,发病无季节性。确诊则有赖于血培养检出其他致病菌。

第4题:

试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的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暴发型的诊断要点是:
(1)流行病学:流行季节多为冬春季,儿童多见。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
(2)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有败血症、脑实质损害,而有感染性休克、循环衰竭、神志障碍、惊厥及呼吸衰竭。
(3)实验室检查资料: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及化脓性改变。细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第5题:

下列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错误的是A.属于化脓性脑膜炎的~种B.病原菌由鼻咽部侵入SX

下列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错误的是

A.属于化脓性脑膜炎的~种

B.病原菌由鼻咽部侵入

C.病原菌侵入体内仅个别发展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病原菌为革兰染色阴性

E.皮肤瘀点主要是由于休克或DIC所致


正确答案:E
病原菌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髓膜引起化脓性炎症。败血症期间,细菌侵袭皮肤血管内皮细胞,迅速繁殖并释放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出血、坏死、细胞浸润及栓塞,临床上可出现皮肤黏膜瘀点。考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学。

第6题:

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休克型)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脑膜脑炎型)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混合型)


正确答案:C

第7题:

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学


参考答案: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可自带菌者鼻咽部及病人血液、脑脊液、皮肤淤点中发现。本菌为专性需氧菌,裂解可释放内毒素,为其致病的重要因素。并可产生自溶酶,在体外可自溶而死亡。本菌体外生活力及抵抗力均很弱,对干燥、热和常用消毒剂均敏感,温度低于30℃或高于50℃时皆易死亡。

第8题:

下列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及中医病因病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邪热之毒侵犯心包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中医温病春温范畴

C.起病急,初起即可出现里热证候

D.脑膜炎双球菌革兰染色阳性

E.目前我国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


正确答案:D

第9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1.其他化脓性脑膜炎依侵入途径可初步区别,肺炎球菌脑膜炎大多继发于肺炎,中耳炎的基础上,葡萄球菌性脑膜炎大多发生在葡萄球菌败血症病程中,革兰氏阴性杆菌脑膜炎易发生于颅脑手术后,流感杆菌脑膜炎多发生于婴幼儿,绿脓杆菌脑膜炎常继发于腰穿,麻醉,造影或手术后。   
2.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多在7~9月,脑实质损害严重,昏迷,惊厥多见,皮肤一般无瘀点,脑脊液较澄清,细胞数大多在500/mm3以下,糖及蛋白量正常或稍增高,氯化物正常,免疫学检查如特异性IgM,补结试验等有助于鉴别。   
3.虚性脑膜炎败血症,伤寒,大叶性肺炎等急性感染病人有严重毒血症时,可出现脑膜刺激征,但脑脊液除压力稍增高外,余均正常。   
4.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主要见于儿童,发病季节在夏秋季,短期内有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症状,但无瘀点,脑脊液检查正常,确诊依靠粪便细菌培养。   
5.蛛网膜下腔出血成人多见,起病突然,以剧烈头痛为主,重者继以昏迷,体温常不升高,脑膜刺激征明显,但无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无明显中毒症状,脑脊液为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改变。

第10题:

简述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有:
①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成人多见,多继发于中耳炎、肺炎、颅脑外伤及手术病人。易复发。
②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
③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多继发于皮肤感染或败血症等。
上述化脓性脑膜炎发病均无明显季节性,多散发而不引起流行,无皮肤黏膜淤点、淤斑。确诊则有赖于细菌学检查出不同病原菌。
(2)结核性脑膜炎
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②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起病1~2周后才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
③多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
④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明显。脑脊液外观混浊呈毛玻璃状,白细胞多在50×106/L以下,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及氯化物减低。
⑤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抗酸染色阳性杆菌。
(3)隐球菌性脑膜炎
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②有低热、头痛等症状,逐渐加重,头痛症状突出,有时非常剧烈。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
③多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有些患者有鸽子接触史。
④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更明显,脑脊液外观清亮或微浑,白细胞多在50×106/L以下,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及氯化物减低。
⑤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检出新型隐球菌可确诊。
(4)败血症休克型:需与其他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鉴别。后者可有原发病灶,发病无季节性。确诊则有赖于血培养检出其他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