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问答题试述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及其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试述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及其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述中缅边界条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同年10月1日,缔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1961年10月13日,中缅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至此,两国边界正式划定。
中缅边界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1)废除猛卯三角区的“永租”关系,中国同意把这个地区移交给缅甸,缅甸同意把“1941年线”以西的班洪、班老部落地区划归中国;
(2)尖高山以北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归还中国;
(3)照顾到边界实际情况和为了便于双方各自的管理,对1941年换文的界线作了合理的调整;
(4)中国放弃1941年中英换文中规定的中国在缅甸境内有经营矿产业的权利。
中缅边界条约的意义: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同邻国通过谈判缔结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它使中缅边界成为和平友好的边界。同时,也为解决同其他国家的边界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第2题:

中缅边界条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同年10月1日,缔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1961年10月13日,中缅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至此,两国边界正式划定。
中缅边界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1)废除猛卯三角区的“永租”关系,中国同意把这个地区移交给缅甸,缅甸同意把“1941年线”以西的班洪、班老部落地区划归中国;
(2)尖高山以北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归还中国;
(3)照顾到边界实际情况和为了便于双方各自的管理,对1941年换文的界线作了合理的调整;
(4)中国放弃1941年中英换文中规定的中国在缅甸境内有经营矿产业的权利。
中缅边界条约的意义: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同邻国通过谈判缔结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它使中缅边界成为和平友好的边界。同时,也为解决同其他国家的边界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第3题:

《尼布楚条约》主要解决我国与沙俄()

  • A、东部边界问题
  • B、西部边界问题
  • C、北部边界问题
  • D、南部边界问题

正确答案:A

第4题:

中国目前与所有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中国对解决中蒙边界问题的主张。


正确答案: 基本维持现状,稍作调整;
肯定认识上一致的地段;
有争议的地区,根据实际管辖情况,照顾到边民的利益,通过友好协商,进行适当调整,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

第6题:

简述中国同缅甸边界问题的解决。


正确答案: 中缅两国有两千多公里长的共同边界,其中有三段边界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即:“1941年线”,猛卯三角地区,以及尖高山以北的一段边界。1956年初起,中缅两国政府为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开始了频繁的接触。同年11月,缅领导人吴努同中国领导人商谈边界问题,并在联合新闻公报中宣布两国军队撤军协议,此后,两国领导人在该原则性协议基础上就边界问题不断地进行了具体讨论。1957年初,双方就边界问题在总的方面取得了一致的意见。1960年1月,两国总理签订了《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1960年9月28日至10月4日,两国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1961年1月4日,两国政府互换条约批准书。1961年10月31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的议定书,标志着中缅划定边界工作的最后完成。中缅边界条约解决了两国边界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条约的签订,使存在了几十年的中缅边界的复杂问题得到了全面合理的解决,这有力证明了世界各国之间,只要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史上遗留的复杂的边界问题,可以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互谅互让,友好协商解决。中国还同其它邻国存在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中缅边界条约的的订立,增加人们解决问题的信心。中缅是第一个合平公正解决边界问题的国家,为今后边界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范例。

第7题:

试述中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所谓双重国籍,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具有两个国籍。这是由于各国国籍法的原则规定不一致造成的。对于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中国政府早就予以应有注意。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这一问题,1955年4月19日,在亚非会议上重申了中国对这个问题的立场,并与印尼签订了《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一、解决印尼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中遇到的困难《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签订是中国解决华侨问题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是条约的实施在印尼方面遇到了困难。主要是印尼有势力集团有意拖延该条约的实施,目的是既可以把双重国籍人看作印尼人而将印尼籍居民应当承担的义务加于他们身上;又可以把他们看作外国人,随便以“国家需要”为借口而剥夺其合法权益。1957年,印尼出现有计划的排华活动,在经济上、文化教育上和社会生活方面对华侨加以诸多限制。从1959年5月开始,在印尼出现了全面大规模的反华、排华活动。1959年底以后,对华侨禁止营业、武力迫迁以至逮捕拘禁等事件,在印尼各地越加严重地不断发生,甚至发生流血事件。某些报刊还进行反华宣传。二、中国政府处理双重国籍问题的基本原则:1、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有关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精神,通过平等协商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双重国籍问题;2、坚持一人一个国际,不承认双重国籍。3、尊重当事人本人的意见,希望华侨自愿选择所在国国籍,取得所在国公民资格,完全效忠于所在国,他们同中国的关系只是亲戚关系;4、选择了中国国籍的华侨,应当遵守所在国的法律、风俗习惯,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不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但他们的政党权益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三、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1959年12月9日,陈毅外长在给印尼外长的信中对全面解决华侨问题提出三点建议:(1)两国政府立即交换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的批准书,并派出代表组成联合委员会,讨论和规定有关实施这个条约的办法。(2)切实保护自愿保留中国国籍而未获批准的华侨的正当权益,制止对他们的一切歧视和迫害。(3)对于不愿在印尼继续居留的华侨,中国政府准备接他们回国,希望印尼政府分期分批遣送他们回国,并保证他们归途中的安全。中国政府建议,两国政府指派代表对中国政府上述建议和印尼政府可能提出的任何建议进行磋商。印尼政府表示同意。1960年1月20日,中印(尼)两国政府在北京交换了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的批准书。接着双方组成了执行双重国籍条约联合委员会,并在雅加达开始工作。2月17日,1000多名华侨乘坐中国派去的第一批船只归国。12月15日,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就双重国籍问题条约的实施办法达成协议。24日,双方在北京和雅加达同时公布,实施办法随即生效。实施办法根据1955年4月22日签订的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和1955年6月3日换文的规定,具体规定了选籍人的范围、受理选籍的机关、手续等条款,在新的形势下为条约的实施作了某些补充。1961年5月,两国开始正式为“双重国籍”的侨民办理选籍工作。在印尼,大部分双重国籍的华侨选择了印尼国籍。三、双重国籍问题解决的意义。作为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中国和印尼,在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后都需要有一个国际和平环境来建设自己的国家。同时,中国和印尼都还要为自己的完全统一而进行斗争,两国在国际上有相近的历史遭遇和面临相同的任务。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理顺了两国关系,对当时两国在国际反帝反殖斗争中互相同情和互相支持起了促进作用。此外,也有利于印尼华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他们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

第8题:

在设计商业模式过程中,如何解决企业边界问题?


正确答案: 企业边界是连接企业战略资源与伙伴网络的界面,其内涵在于企业要根据所掌控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资源来确定自身在整个价值链中的角色。尤其是新企业,创建之初往往面临较大的资源与能力的约束,集中于自己所长,是竞争成功的关键。

第9题:

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


正确答案: 1.目的是安定四邦,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以利国内建设;2.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和平谈判友好解决,反对诉诸武力;3.坚持平等互利,反对扩张主义;4.对解放前历届政府签定的边界条约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A.一般按国际惯例予以承认,B.对其中一些不平等条约,仍同意在分清历史是非的情况下,以这些条约为基础,照顾现实情况,全面解决,C.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边界线,中国历届政府都未承认的,新政府也不承认。

第10题:

试述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及其在管理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影响力是领导者的言语指令(命令、建议、劝告)和非言语指令(榜样示范)引起被领导者做出预期反应的感召力量,是领导者将个人一致以及各种方式施加到他人身上的能力。这种影响力来源于去啊你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指领导者掌握合法职权并能合情合理地加以应用而产生的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指由个人某些特质决定的影响力,通常被称为威信。
(1)权力性领导力和非权力性领导力的区别
第一,权力性影响力是组织富裕领导者的,是组织经由一定的组织程序授予职位承担者的,是由组织法规、群体规范和文化习俗所赋予的。随着一个人离开领导岗位,他所具有的权力和与此相应的影响力也就消失了。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个人使他人自觉产生追随和服从的能力。它不是素质赋予的,而是由个人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经由不断积累而自然形成的令人敬佩、信服、崇拜的一类影响力。
第二,权力性影响力的效力受到法律、规范、责任、义务的支持,具有下属必须服从的特性,具有单向、强制的特点,领导者具有强制性的奖惩权,物质和非物质的付酬权、资源的分配权等。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非强制性影响力,服从与否完全在被影响者的掌控之中。
第三,权力性影响力的影响因素有领导者职位的高低、职权内涵、组织规范奖惩力度、下属对职位职权的服从程度等,是一种硬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影响因素为领导者人格的力量、才能和学识、资历和背景、情感、人格魅力等,是一种软性影响力。
(2)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联系
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共同构成领导者的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受非权力性影响力制约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大的领导者才有较高的威信,制定的常规管理制度才会生效,各项管理手段才能顺利实施;相反,如果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很小,那么,不管这位领导者有多大的权力,也使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