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单选题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盗窃罪时,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A 现场发现的王某的指纹B 在王某家里发现的被盗的赃物C 在王某身上搜查到的用来撬锁的工具D 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

题目
单选题
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盗窃罪时,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
A

现场发现的王某的指纹

B

在王某家里发现的被盗的赃物

C

在王某身上搜查到的用来撬锁的工具

D

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侦查人员在犯罪现场所收集到的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属于()。

A.间接证据

B.物证

C.直接证据

D.原始证据


参考答案:ABD

第2题:

周某向公安机关陈述,其夫李某曾亲眼目睹王某持刀杀了被害人赵某,周某的证言属于()

A. 直接证据

B. 间接证据

C. 言词证据

D. 控诉证据

E. 传来证据


正确答案:CDE

第3题:

王某对公安机关讲了被告人打伤被害人的经过,并说这是他妻子亲眼目睹后告诉他的。王某向公安机关所作的陈述属于()。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原始证据

D.传来证据


参考答案:A, D

第4题:

公安机关在侦查陈某被害一案时,韩某对侦査人员说:“我听我哥哥韩二说,他自己亲眼看到赵某拿着刀子砍死了陈某。”则韩某的证言:( )
A.既是原始证据,又是直接证据
B.既是传来证据,又是直接证据
C.既是有罪证据,又是间接证据
D.既是传来证据,又是间接证据


答案:B
解析:
证据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原始证据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过复制、转述的证据,传来证据是指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或者转述原始证据而派生出来的证据。本题中韩某的证言是对韩二的话的转述,属于传来证据,A错误。根据证据与案件事实证明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指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而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韩某证言属 于直接证据,直接表明了犯罪事实和犯罪人,C、D错误。可见,B正确。

第5题:

刘某涉嫌强奸罪、杀人罪,在公安机关收集到的下列证据中,哪些属于间接证据?

A.在现场提取的刘某的毛发

B.从被害人身上提取遗留物,经鉴定系刘某所留

C.王某证明案发前看到刘某进入被害人住宅的证言

D.带血的菜刀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甲致乙重伤的故意犯罪案件中,侦查机关收集到下列证据,其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A、有被害人血迹的匕首

B、匕首上留下的指印与甲的指纹同一的鉴定结论

C、证人看到甲身上有血迹,从现场走出的证言

D、乙对甲伤害自己过程的陈述


参考答案:D

第7题:

张某向侦查人员说,他和李某在喝酒时,李某曾经无意中提起其曾经强奸过一个女孩的经过。张某向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属于下面哪种证据?

A.间接证据

B.传来证据

C.有罪证据

D.言词证据


正确答案:BCD
[考点]证据的分类
[答案及解析] BCD。传来证据是问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转述的证据;有罪证据是指能够证明犯罪事实存在和犯罪行为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为的证据;言词证据是指表现为人的陈述,即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直接证据是指能够单独的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的直接指明案件主要事实,需要和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的证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某的言论为直接证据,而非间接证据,故应该排除A项。

第8题:

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盗窃罪时,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

A.现场发现的王某的指纹

B.在王某家里发现的被盗的赃物

C.在王某身上搜查到的用来撬锁的工具

D.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


参考答案:D

第9题:

在王某被杀一案中,侦查人员取得了下列线索:(1)王某的朋友李某的陈述,证明王某患有严重的失眠症;(2)王某邻居张某的陈述,描述案发当天曾看见一个衣着邋遢的女子(后经查为留着长发的男子齐某被误认)离开王某家;(3)王某的又一邻居肖某反映,看见案发当天小区收破烂的齐某神色慌张地从王某家里跑出来,身上还隐约带着血迹;(4)齐某在被公安机关拘传后,在侦查人员的威逼恐吓下,按照公安人员的诱导,交代其用斧头杀害王某的犯罪事实;(5)按照齐某的交代,侦查人员找到沾有王某血迹的斧头。以上线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材料(1)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关联性
B.材料(2)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客观性
C.材料(4)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合法性
D.材料(5)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合法性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证据的特性。证据的特性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客观性。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诉讼证据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那些虚幻或虚假的情况、一切主观的东西(如本案中张某自认为长头发的一定是女子)都必须排除在诉讼证据之外。二是关联性。诉讼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很明显材料(1)缺乏证据的关联性。三是合法性。《刑事诉讼法》第56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即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故材料(4)不能成为本案证据,而材料(5)不应排除。

第10题:

张某涉嫌抢劫罪被甲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侦查阶段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有哪些?


A.侦查人员陈某与李某对张某采用强光持续照射眼睛的方式进行讯问获取了张某的供述,之后,二人再次对张某进行合法讯问,张某作出了与第一次供述相同的供述

B.侦查人员在讯问时威胁张某,称若不如实供述,就将张某逃税漏税的事实向有关机关告发,张某遂作出了承认抢劫的供述

C.侦查人员在凌晨抓获张某后对其连夜审讯至天亮而获得的张某的供述

D.侦查人员对张某非法拘禁,张某因害怕而作出的有罪供述

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2017年6月27日"两院三部"颁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属于2018年新増法律法规,本题的考查体现了新増法律法规必有考题的规律。A.选项,《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该刑讯逼供行为影响而作出的与该供述相同的重复性供述,应当一并排除,但下列情形除外:(1)侦查期间,根据控告、举报或者自己发现等,侦查机关确认或者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而更换侦查人员,其他侦查人员再次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的;(2)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审判期间,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的。"据此,A选项中张某的两次供述都应当予以排除,A选项正确。B.选项,《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规定:"采用以暴力或者严重损害本人及其近亲属合法权益等进行威胁的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违背意愿作出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B选项中虽然采取了威胁的方法,但该威胁未达到难以忍受的痛苦的程度,故张某的供述不排除,B选项不正确。C.选项,《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第8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冻、饿、晒、烤、疲劳审讯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应当排除。除情况紧急必须现场讯问以外,在规定的办案场所外讯问取得的供述,未依法对讯问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取得的供述,以及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取得的供述,应当排除。"据此,疲劳审讯收集的被告人供述应当排除,需要指出的是,连夜审讯至天亮要构成疲劳审讯,必须以该犯罪嫌疑人在白天被抓获的为前提。C选项中,犯罪嫌疑人是在凌晨被抓获的,立即讯问并审讯至天亮并不属于疲劳审讯,故C选项不正确。D.选项,《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规定:"采用非法拘禁等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据此,D选项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