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单选题当两人先后给被害人造成致命的伤害时,两人的犯罪情况为()。A 皆为犯罪未遂B 皆为犯罪既遂C 前者是犯罪未遂,后者是犯罪既遂D 前者是犯罪既遂,后者是犯罪未遂

题目
单选题
当两人先后给被害人造成致命的伤害时,两人的犯罪情况为()。
A

皆为犯罪未遂

B

皆为犯罪既遂

C

前者是犯罪未遂,后者是犯罪既遂

D

前者是犯罪既遂,后者是犯罪未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与乙共谋枪杀丙,两人先后开枪,甲未击中丙,乙击中丙,造成丙死亡,甲构成( )。

A.故意杀人未遂

B.故意杀人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B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杀人行为发生死亡结果的,构成故意杀人既遂;没有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中止或者预备。两人合谋属共同犯罪,不管谁致他人死亡,均属犯罪既遂。

第2题:

因某种原因,甲、乙两人面临A、B两种方案的选择。如果两人都选A方案,则各得3个单位利益;如果一人选择A方案,另一人选择B方案,则选择A方案者得3个单位利益,选择B方案者得5个单位利益,如果两人均选择B方案,则各得2个单位利益。假定甲、乙两人都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标准来进行算计和行动,都明白上述的利益得失情况,两人的选择有先后之分。
据此,可以推出()。

A.当甲选择A方案时,乙会选择A方案
B.当甲选择A方案时,乙会选择B方案
C.当乙选择B方案时,甲会选择B方案
D.当乙选择A方案时,甲会选择A方案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可知,若甲先选A方案,乙必会选B方案保证自己的利益,因此A项错误而B项正确;反之亦然,故D项错误。若乙先选B方案,甲必会选A方案,故C项错误。故答案选B。

第3题:

防卫过当型,是被害人所采取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严重损害后果时,被害人与犯罪人发生的角色互换,先前的被害人转换为犯罪人,先前的犯罪人转换为被害人的转换形式。()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两人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下列选项中,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是( )。

A.抢劫未果却造成被害人轻伤的
B.强奸过程中造成被害人重伤的
C.刑讯逼供时造成犯罪嫌疑人伤残的
D.拐卖儿童过程中造成被拐卖儿童重伤的

答案:C
解析: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暴力是抢劫的手段,造成被害人轻伤是抢劫既遂的标准之一,A项只成立抢劫罪,不成立故意饬害罪,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236条的规定,在强好过程中致使被害人重伤的,升格法定刑处罚,但只定强奸罪一罪,而不成立故意伤害罪,B项错误。根据《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致人伤残的,按照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C项正确。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拐卖过程中造成被拐卖的儿童重伤的,升格法定刑处罚,但只定拐卖儿童罪,而不是拐卖儿童罪与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D项错误。

第6题:

共同犯罪是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


参考答案:错误

第7题:

关于抢夺罪的正确说法包括

A.犯罪对象只能是动产
B.如果被害人有所觉察,行为人将其财物夺走的,不构成抢夺罪
C.抢夺财物犯罪不可能对被害人造成伤害
D.主体为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

答案:A,D
解析:
抢夺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决定了其犯罪对象只能是动产,而不可能是不动产:该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行为人在实施抢夺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他人的人身伤害,例如在抢夺的过程中造成用力过猛,造成他人摔伤。是否构成抢夺罪和被害人是否察觉是没有关系的。该因素不影响抢夺罪的定罪。

第8题:

惯窃犯甲教唆某国有企业保管员乙在值夜班时充当内线潜入仓库。两人盗得大批国家财物,甲销赃后分了一部分赃款给已。甲、乙的行为性质是( )。

A、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乙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B、两人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共同犯罪

C、甲和乙属于事先有共谋的共同犯罪

D、两人的行为构成贪污共同犯罪


参考答案:CD

第9题:

某系统由甲乙两人监控,甲的操作可靠度为0.90,乙的操作可靠度为0.80,机器设备的可靠度为0.95。当两人并联工作,并发生异常情况时,该人机系统的可靠度为()

A:0.980
B:0.931
C:0.720
D:0.684

答案:B
解析:
人机系统可靠性的计算,该人机系统的可靠度为:[1-(1-0.90)(1-0.80)]*0.95=0.931。

第10题:

当两人相距在0.5米之内时,即为私人距离。当两人相距在1.5米~3米之间时,即为()距离。


正确答案:礼仪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