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问答题试论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

题目
问答题
试论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管仲的法律思想包括()

A.“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

B.“作内政而寄军令”

C.“大德而小刑”

D.“令顺民心”


参考答案:A, B, D

第2题:

“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是()的主张。
董仲舒

第3题:

董仲舒在论述治国应当"大德小刑"的两点理由是()。

A.阳德阴刑说

B.事皆决于法说

C.性三品说

D.无为而治说


参考答案:A, C

第4题:

简述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正确答案: 董仲舒是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主要有《春秋繁露》和《举贤良对策》。
(1)他提出了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董仲舒认为孔子作《春秋》就是为汉朝立法而用,故将《春秋》推至至尊,看成治国理民的法典。他的《春秋》法统说,大致有以下内容:
①《春秋》大一统思想。
②从秦的弊政中吸收教训,提出"更化论",用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调整治国策略,进行"更化"。
③"罢黜百家",统一思想。
(2)"君权神授",法自君出立法系统论。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君主统治是天意的体现,君主必须秉承天意来行事。另一方面,董仲舒也加强了对统治者的神化,给"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依据。
(3)维护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论。
①"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其中最主要的是"君为臣纲" 。②"五常"是指仁、义(谊)、礼、智、信。它是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准绳,是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基本原则。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论的核心是维护和巩固君主的权力,它通过调整封建社会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
(4)主张"阳德阴刑",德主刑辅的德刑关系。董仲舒提出:"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为了阐述施行德和刑的方法,他创造了"性三品"说,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
(5)《春秋》决狱,"原心论罪"的司法主张。《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根据,引经断狱,将儒家的经义应用到法律中去,从而把儒家的经典法律化。"原心论罪"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主要根据犯罪者的动机来酌定刑罚。

第5题:

汉武帝提出“大德而小刑”的主张。

A

B



第6题: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为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思想,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志善而违于法者免
B.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C.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D.世人惟不平则鸣

答案:D
解析:
董仲舒根据阴阳五行的理论,系统论述了“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并对国家的司法权进行了定位,即辅助德教的实施并对德教加以保障;另外,司法权本身也必须受道德的制约,行使司法权力者须有良好的道德自律能力,如此才能防止司法权变成一种盲目的非理性力量。董仲舒推崇的司法原则是“原心论罪”,A、B、C项都符合。D项是指世人只有在感到不平的时候才指责,不符合。因此,本题选D项。

第7题:

董仲舒在论述治国应当"大德小刑"的两点理由是()。

A性三品说

B无为而治说

C阳德阴刑说

D事皆决于法说


A,C

第8题:

试论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


参考答案:

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主张用儒家的仁德去代替法家的严刑,系统地论述了德主刑辅说。
“大德而小刑”的要旨是治国以德为主、以刑为辅,相互为用;其理论根据是“阳德阴刑”论。董仲舒的这一法律思想是指用儒家的仁和德去教化人民,而刑罚只是作为仁和德的辅助手段来为国家服务,以通过这种法律思想治理国家。


第9题:

汉武帝提出“大德而小刑”的主张。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由此可见,董仲舒()

  • A、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
  • B、宣扬阴阳家的学说
  • C、全盘否定了法家思想
  • D、摆脱先秦儒学影响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