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单选题“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话出自()。A 《礼记•中庸》B 《论语•学而》

题目
单选题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话出自()。
A

《礼记•中庸》

B

《论语•学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认为法要靠人来掌握和执行,提出“法不能独立,类不能子性,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参考答案:B

第2题:

《十年一梦》中,“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这句话出自巴金翻译的英国小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3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苟子曾经说过:"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这说明人是最关键的,法既然不能独立于人存在,法的存在是无用的

B.法律并非无所不能,它也有其局限性

C.在法治社会中,法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D.法律仅调整人的行为,不能涉及人的思想


正确答案:A
「考点」法的作用「解析」对法的作用应当辨证的认识,既要看到法的作用的重要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反对"法律无用论"、"法律万能论".A中荀子的话反映了法的作用受人的因素的影响,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法的作用的存在。

第4题:

太平天国的乡官保举制度规定:“举得其人,保举者();举非其人,保举者受罚”。


正确答案:受赏

第5题:

人治指依靠个人意志的作用来管理政权实行政治统治,是依靠统治者个人的权威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在中国,人治思想源于儒家文化。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主张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德治是人治的理想模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文言文中最没有体现人治思想的是:

A.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B.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C.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
D.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答案:D
解析:
人治的定义要点是:依靠统治者个人的权威来治理。A、B、C三项都强调了统治者的重要性;D项强调的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性,没有体现统治者个人的重要性。故答案选D。

第6题:

孟轲认为君主个人品德的好坏是实行仁政的关键,为此他提出()

A.“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B.“有治人,无治法”

C.“惟仁者宜在高位”

D.“君尊则国安,君卑则国危”


参考答案:C

第7题:

《论语》提出“问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政息”,这体现了哪种中国传统人才观?()

A.德才兼备

B.用人不疑

C.任人唯贤

D.重视人才


参考答案:D

第8题: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话出自()。

A.《礼记•中庸》

B.《论语•学而》


参考答案:A

第9题:

“官廉则政举,官贪则政危”的意思是指()

  • A、官吏清正廉洁,国家政局稳定
  • B、官吏腐败往往是政权瓦解的直接原因
  • C、做官应清正廉洁
  • D、做官不能贪暴

正确答案:A,B

第10题:

在“参其人动静与息相应”(《医案六则》)中,“息”之义为()

  • A、呼吸 
  • B、脉息 
  • C、休息 
  • D、子息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