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单选题在战时,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确有立功表现的,可以()A 改为监外执行B 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C 只定罪不判刑D 战争结束以后再执行刑罚

题目
单选题
在战时,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确有立功表现的,可以()
A

改为监外执行

B

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C

只定罪不判刑

D

战争结束以后再执行刑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战时缓刑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适用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军人

B.要求犯罪军人有重大立功表现

C.视为原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D.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正确答案:D
【考点】战时缓刑
【解析】《刑法》第449条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第2题:

在战时,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确有立功表现的,可以()

A.改为监外执行

B.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C.只定罪不判刑

D.战争结束以后再执行刑罚


参考答案:B

第3题:

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可以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

B.确有悔改

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参考答案:AD

第4题:

根据刑法的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可以戴罪立功,不以犯罪论处,所应具备的条件是( )。
A.确有立功表现 B.没有现实危险
C.宣告缓刑之罪是过失犯罪 D.在战时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刑法》第449条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据此,在一定条件下,对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可以戴罪立功,不以犯罪论处,所应当具备的条件有四点:(1)在战时;(2)没有现实危险;(3)确有立功表现;(4)罪犯犯罪前为军人。

第5题:

按照刑法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 )。

A.免予执行原判刑罚

B.撤销原判刑罚

C.减轻执行原判刑罚

D.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正确答案:D
解析:《刑法》第349条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第6题:

下列关于减刑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执行期间确有立功表现,可以将无期徒刑减为15年有期徒刑

B.在将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附加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应该减刑为剥夺10年

C.对给予减刑的犯罪人应该对原判决予以改正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可以适用减刑


正确答案:AD
【考点】减刑的概念
【解析】B项,附加刑的减轻不是《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在将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但是附加刑不适用减刑。C项,减刑并不改变原判决,而是在肯定原判决的基础上,基于法定原因将原判决的刑罚予以减轻。

第7题:

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和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的,可以宣告缓刑。


参考答案: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8题: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且不得再次宣告缓刑

B.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C.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正确答案:D

第9题:

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  )。
A.适用的时间是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或者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
B.犯罪军人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C.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
D.犯罪军人不是累犯


答案:A,B,C,D
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449条的规定,适用战时缓刑的条件是:(1)适用的时问必须是在战时。所谓战时,依据《刑法》第451条的规定,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2)适用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依立法精神应含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军人。(3)适用战时缓刑的基本根据,是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4)军人不是累犯。《刑法》第74条关于“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的立法内容,应当同样适用于战时缓刑。故备选项应全选。

第10题:

关于缓刑,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事由,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执行完毕
B: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均可以从事特定活动
C: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D:撤销缓刑的事由包括在缓刑考验期内过失犯罪,有违反缓刑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缓刑考验期满发现罪犯有未经处罚的判决宣告前的罪行

答案:A,B,D
解析:
【考点】缓刑制度。详解:根据《刑法》第76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故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故B项错误。根据《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故C选项正确。缓刑的撤销,是指由于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遵守法定条件,而将原判决宣告的缓刑予以撤销,使犯罪人执行原判刑罚。缓刑的撤销包括两种情况:(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判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故D项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