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问答题钱某从毒品走私犯手中购买海洛因2500克,准备贩卖牟利。为遮人耳目,钱某从医院太平间偷盗了一具婴儿尸体,将海洛因藏匿于婴儿的尸体内携带到某市。为使海洛因尽快脱手,钱将海洛因掺杂在自己卷制的香烟中,号称“神烟”,包治百病,使不明真相的刘某、潘某等10余人吸食成瘾,不得不高价向钱某购买“神烟”。钱某被抓获时,大部分海洛因已卖出,只剩下400余克。对钱某可否适用法定最高刑?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钱某从毒品走私犯手中购买海洛因2500克,准备贩卖牟利。为遮人耳目,钱某从医院太平间偷盗了一具婴儿尸体,将海洛因藏匿于婴儿的尸体内携带到某市。为使海洛因尽快脱手,钱将海洛因掺杂在自己卷制的香烟中,号称“神烟”,包治百病,使不明真相的刘某、潘某等10余人吸食成瘾,不得不高价向钱某购买“神烟”。钱某被抓获时,大部分海洛因已卖出,只剩下400余克。对钱某可否适用法定最高刑?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见贩毒有利可图,花2万元从乙手中购得1000克海洛因进行贩卖,在交易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经鉴定,甲贩卖的海洛因纯系假货。甲的行为应定()。

A. 贩卖毒品罪的未遂

B. 贩卖毒品罪的既遂

C. 诈骗罪的未遂

D. 不构成犯罪


答案A

第2题:

李某从毒品贩子手中购得海洛因500克,转手出售时被抓获。经鉴定李某贩卖的海洛因系假货。李某的行为属于( )。

A.走私毒品的犯罪行为

B.非法经营罪

C.贩卖毒品罪

D.诈骗罪


正确答案:C
[答案] C
    [评析] 本题旨在考查贩毒罪的未遂。本案李某构成贩卖毒品罪。但是,由于李某贩卖的是假毒品,而且李某不是在故意贩卖假毒品,所以构成犯罪未遂。
  

第3题:

2005年下半年,甲多次将海洛因稀释后装于注射针筒内。持赴港旅行通行证从深圳罗湖口岸携带入境。2006年1月,甲为偿还欠乙的赌债,将100克海洛因交给乙。乙本人并不吸毒,但其在回家探亲时将100克海洛因带回老家藏匿。2006年5月甲再次携装有海洛因稀释液的针筒企图入境时被公安机关抓获,根据甲的供述公安机关起获了乙藏匿的100克毒品。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甲能够证明自己携带毒品入境是自己吸食,从未贩卖牟利,那么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B.甲以100克海洛因抵偿赌债的行为由于在主观上没有贩卖牟利的目的,所以不构成犯罪

C.乙携带100克海洛因回乡探亲构成运输毒品罪

D.乙在获得100克海洛因之后,加以藏匿,其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正确答案:D
【考点】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
【解析】走私毒品是指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走私毒品并非目的犯,并不要求特定的目的要件,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是毒品,客观上实施了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即构成走私毒品罪。行为人走私毒品通常是以贩卖牟利为目的,但也不排除行为人有其他目的。包括用于个人吸食等,但无论目的如何,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本案中即使甲以吸食为目的携带待毒品入境,仍构成走私毒品罪。故A项的表述错误。
甲乙之间的赌债虽然属于非法债务,但是甲以100克海洛因抵偿赌债的行为属于变相的贩卖行为,甲将毒品转移给乙占有,甲获得了利益(清偿赌债),因此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故B项表述错误。
非法持有毒品罪中的持有,作为刑法意义上的概念,指行为人对毒品的事实的控制、支配,在实践可以表现为随身携带,置于交通工具、居室、院落、交由他人保管等等,只要事实上形成了对特定物品的支配、控制关系,均可认定为持有。然而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的行为同时也可能会表现为非法持有毒品,持有包括藏匿行为、携带行为,携带便可能表现为运输。如何区分它们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如果行为人以走私、贩卖、运输毒品为目的,那么行为人藏匿、携带的行为则是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的组成部分,构成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反之,行为人没有这方面目的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其有这样的目的,则行为人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本案中乙本人不吸毒,也没有事实证明其有贩卖的主观目的,其携带、藏匿100克海洛因的行为只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故C项表述错误,D项的表述正确。

第4题:

刘某购买了10克海洛因用于自己吸食。某日,孙某等4人到刘某家中,要求在其家中吸毒,刘某表示同意。由于孙某等人所带毒品不够吸食,刘某便将自己购买的海洛因卖了4克给孙某等人吸食,自己吸食剩下的6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某构成贩卖毒品罪
  • B、刘某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
  • C、刘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 D、刘某贩卖毒品的数量为10克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1999年5月中旬,被告人张某携带795克西药“头痛粉”来到昆明,准备冒充海洛因贩卖。同月17日,张找到被告人王某,叫其帮助贩卖海洛因。次日,王从张处拿了175克假毒品,在昆明市××饭店附近出售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同日晚,张又叫被告人李某帮其贩卖海洛因。同月22日,张、李二犯携带620克假毒品在昆明市准备贩卖时,被查获。被告人张某明知所贩“毒品”是头痛粉,但对王某、李某说是海洛因。王、李二犯也始终认为帮张贩卖的是真毒品海洛因。
问:张某与李某、王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答案:
解析:
《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2)在客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在主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本案认定的关键是行为人是否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本案中被告人张某隐瞒事实真相,用头痛粉冒充海洛因贩卖,骗取他人钱财,其主观上具有诈骗的故意,而非贩毒的故意,因此他只能构成诈骗罪。被告人李某、王某二人把头痛粉当成海洛因贩卖,有贩毒的故意而无诈骗的故意,因此属贩毒行为。张某与李某、王某虽然有相似的行为,但因为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不成立共同犯罪。

第6题:

王某从毒品贩子手中购得海洛因500克,在转手出售时被抓获,经鉴定,王某贩卖的海洛因系假货。王某的行为属于( )。

A.走私毒品的犯罪行为

B.非法经营罪

C.贩卖毒品罪

D.诈骗罪


正确答案:C
解析:《刑法》第347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属于贩卖行为。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卖的毒品是假货,并且不是故意卖假货时,仅构成犯罪未遂,不影响犯罪成立。

第7题:

王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6年5月刑满释放后一直在家无业。某日,王某遇到小时候的朋友刘某,见其出手大方像是很有钱就询问刘某有什么赚钱的路子也带他一个。刘某见王某样子诚恳,便向其坦言这些钱都是贩毒赚的,干这个来钱快,于是王某决心试一试,遂于2000年12月从刘某手中低价购得500克海洛因。3日后,正当王某向李某出卖海洛因时,被公安机关抓获,经鉴定此500克海洛因全是假的,经侦查抓捕刘某,经讯问其也不知毒品是假的。
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犯罪
C.是贩卖毒品罪的未遂
D.是贩卖毒品罪的既遂


答案:B,C
解析:
bc,王某不知毒品是假的而贩卖假毒品的行为,应该是构成贩卖毒品罪的未遂(毒品是假的,是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第8题:

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80克海洛因,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80克海洛因。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枪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80克海洛因。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80克海洛因。半年后,陈某将80克海洛因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王某虽然是陈某抢劫的被害人,但其行为仍成立贩卖毒品罪

B.陈某持仿真手枪取得毒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但不属于持枪抢劫。

C.陈某抢劫毒品后持有该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D.陈某将毒品送给刘某导致其过量吸食进而死亡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D

第9题:

张某和王某感情很好,张某知道王某吸毒,准备送王某一些毒品作为生日礼物。某日,张某给王某邮寄了海洛因10克,公安人员在抓获张某时又当场从其家中查获海洛因30克,张某称此毒品是从云南买来的。张某的行为构成()。

  • A、非法持有毒品罪
  • B、运输毒品罪
  • C、贩卖毒品罪
  • D、窝藏毒品罪

正确答案:A,D

第10题:

王某曾经卖过海洛因给李某,李某要求再买,王某身边没有,就用面粉、味精冒充海洛因卖给李某,得款1.5万元,王某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 B、欺骗他人吸毒罪
  • C、贩卖毒品罪
  • D、诈骗罪和贩卖毒品罪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