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问答题常用口服降糖药主要有哪些?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常用口服降糖药主要有哪些?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双胍类降糖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双胍类降糖药物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提高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降低过高的肝葡萄糖输出;降低脂肪酸氧化率;提高葡萄糖的运转能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第2题: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哪几类,试述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 磺酰脲类和双胍类:
磺酰脲类主要是剌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反复用药可见胰岛β细胞增生。本类药能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可能与其可降低胰岛素的代谢、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有关。
双胍类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增强胰岛素作用等。

第3题:

列表比较胰岛素和常用口服降糖药的降糖作用及其优缺点。


参考答案:

第4题:

常用口服降糖药主要有哪些?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常用口服降糖药分磺酰脲类和双胍类,前者包括甲磺丁脲、氯磺丙脲、优降糖、甲磺吡脲;后者包括苯乙双胍、二甲双胍等。
②作用机制:磺酰脲类直接作用胰岛β细胞,刺激内源性胰岛素释放,使血糖降低。对胰岛功能丧失者无效,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轻、中度糖尿病。双胍类降糖药在胰岛功能缺乏时仍然有效,降糖机制可能是直接作用于糖代谢过程,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以及糖异生。主要用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肥胖型。

第5题:

临床常用的口服降压药物有哪些?常用的口服降压药物主要有哪五类?


正确答案: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此外还有α-受体阻滞剂等。

第6题: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加速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A

B



第7题: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加速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常用口服降糖药有哪些?


参考答案:①磺酰脲类:氯磺丙脲、格列本脲等。
  ②双胍类: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④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第9题: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及其副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皮肤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上腹不适、食欲减退)、心血管系统
②双胍类(二甲双胍):消化道反应,皮肤过敏,乳酸性酸中毒
③噻唑烷二酮类TZDs(罗格列酮):水肿、体重增加
④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阿卡波糖):胃肠反应(腹胀、腹泻)

第10题:

关于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主要有哪些理论?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将"人格"与"人品"等同使用,指的是一个人的道德素质。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与库利同时代的另一位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米德(G.H.Mead,1863-1931年)也曾研究过自我意识的形成。
"主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期待,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我"和"客我"是相互建构的。
"客我"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有了较大的扩展。到了博弈阶段孩,子需要和能够扮演的角色的范围更加扩大,开始观察、理解和模仿"一般化他人"的角色。
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他强调的是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因素,特别是性的因素。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4、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岁~1岁)。
(2)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岁~3岁)。
(3)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岁~5岁)。
(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岁~11岁)。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
(6)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
(7)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
(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二)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做时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更重要的是,该理论创造了一系列概念工具和分析方法,使这样一种理念能够比较有效地落到实处,不至于停留在假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