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问答题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的机制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的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后除极可分为早后除极与迟后除极。前者的发生与Ca2+内流增多有关,钙拮抗药对之有效。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话动与细胞内Ca2+过多和短暂Na+内流有关,钙拮抗药和钠通道阻滞药对之有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阻断快速钾离子通道:

A.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B.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C.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D.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E. 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答案:C
解析:

第2题: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降低心肌自律性的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通过减少动作电位4相斜率、提高动作电位的阈值、增加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延长APD等方式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

第3题:

纯III型抗心律失常药最大的缺点是()。

A、致高血压

B、致心肌梗死

C、致糖尿病

D、致心律失常


参考答案:D

第4题:

简述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脏基本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1)降低自律性: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或抑制慢反应细胞4相Ca2+内流,或促进K+外流。
(2)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抑制Ca2+及Na+内流。
(3)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性,增强或减弱膜反应性都有利于取消折返激动。
(4)延长不应期,可终止及防止折返的发生。

第5题:

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机理(或者基本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⑴降低心肌自律性
①减慢4相自动化速率
4相快反应细胞Na+,Ca2+内流↓;慢反应细胞Ca2+内流↓(奎尼定,维拉帕米)→4相坡度变平→自律性↓
②增大舒张电位3相K+外流↑→MDP负值↑→与阀电位距离加大(利多卡因)→4相自动除极化所需时间延长→自律性↓
⑵消除折返激动
①改善传导以消除单向阻滞0相Na+内流↑,3相K+外流↑→0相除极速率↑(苯妥英钠,利多卡因)→传导↑→消除单向阻滞
②变单向阻滞为双向阻滞(奎尼丁)Na+内流↓→0相除极速率↓→消除双向阻滞
③改变APD和ERP以消除折返延长APD和ERP,延长ERP更明显
⑶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第6题:

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的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后除极可分为早后除极与迟后除极。前者的发生与Ca2+内流增多有关,钙拮抗药对之有效。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话动与细胞内Ca2+过多和短暂Na+内流有关,钙拮抗药和钠通道阻滞药对之有效。

第7题:

诊断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与用药前对照监测和运动试验结果相比,室早频率增加4倍或以上
2.与对照检查相比,室性反复性反应(室性真二联或短阵室速增加10倍或以上)。
3.出现对照检查中没有发生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颤动)。
4.与对照检查相比,室速或室颤变为频发性(每次短阵发作之间只有几次窦性节律),并且很不容易终止。

第8题:

利多卡因属于

A.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

B.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

C.Ⅱ类抗心律失常药

D.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E.Ⅳ类抗心律失常药


参考答案:B

第9题:

抗心律失常药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的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1、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或抑制慢反应细胞4相Ca2+内流而降低自律性。
2、促进K+外流而增大最大舒张电位,使其远离阈电位而降低自律性。

第10题:

抗心律失常药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的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1)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降低4相斜率。
(2)抑制慢反应细胞Ca2+内流。
(3)增大静息膜电位绝对值,使其远离阈电位。
(4)延长A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