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问答题单纯弥散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及特点是什么?叙述其机理。

题目
问答题
单纯弥散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及特点是什么?叙述其机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引起Ⅱ型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机制是A.弥散功能障碍B.通气量下降C.氧耗量增加SX

引起Ⅱ型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机制是

A.弥散功能障碍

B.通气量下降

C.氧耗量增加

D.通气/血流比例失衡

E.分流


正确答案:B

第2题:

Ⅱ型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应为( )。


正确答案:A

第3题:

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会有什么变化?其机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次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会明显增加,这称之为水利尿。其机理为大量饮清水后会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下降,尿量则显著增加,从而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第4题:

产生肺内气体弥散障碍的原因有哪些?血气变化如何?


正确答案: 原因是①肺泡膜面积减少,见于肺不张、肺实变;②肺泡膜厚度增加,见于肺间质性水肿、肺泡透明膜形成和肺纤维化等。③血液与肺泡的接触时间过短。
血气变化是:只有PaO2的降低,PaCO2不增高

第5题:

COPD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应给予何种氧疗方法,叙述其依据及机理


答案:
解析:
答:COPD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伴有CO2储留,氧疗时需注意保持低浓度吸氧,防止血氧含量过高。CO2储留是通气功能不良的结果。慢性高碳酸血症患者呼吸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对CO2反应性差,呼吸主要靠低氧血症对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若吸入高浓度氧,使血氧迅速上升,解除了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便会抑制患者呼吸,造成通气状况进一步恶化,CO2上升,严重时陷入CO2麻醉状态。

第6题:

单纯弥散障碍时一般表现为( )。


正确答案:C

第7题:

呼吸衰竭(按照动脉血气分析)分类,及各自血气分析特点


答案:
解析:
答:一,1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二,2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O2>50mmHg.

第8题:

什么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其发病原因和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微循环中广泛发生的弥散性血小板凝集,纤维蛋白沉着,继而导致凝血因子消耗、纤维蛋白溶解等一系列病理过程。(简称DIC)。 其发病机理和原因为: (1)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内毒素、细菌、病毒、缺氧、酸中毒、烧伤等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暴露胶原纤维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使组织损伤释放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2)广泛的组织损伤,如烧伤、骨折、外科手术等使组织广泛损伤,释放大量的组织凝血因子,启动了外源性凝血系统,使血液凝固性增高。 (3)血细胞大量破坏:大量溶血,红细胞可释放红细胞素和ADP等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凝集,而促进凝血;血小板破坏时可释放血小板因子等,促进凝血和血管收缩。 (4)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如蛇毒、胰蛋白酶等进入血流,有促凝作用。

第9题:

高血压病引起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肌毛细血管数量虽然能随着心肌肥大而增加,但阻力小血管收缩,使微循环灌流减少。
2.心脏射血阻力过大,肥大心肌的室壁张力增加,收缩时间延长,使毛细血管的外在压力增大,微循环缺血。

第10题:

论述大失血时尿量有何变化?其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大失血使尿量减少。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血压降低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直接作用和肾上腺髓质激素间接作用,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有效滤过压降低;同时肾小球血流量减少,两者均可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
(二)循环血量减少,对左心房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反射性地引起ADH释放增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