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问答题简述PerCO2监测的临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PerCO2监测的临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漂浮导管监测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可持续监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从而评估左心室舒张末压和前负荷;
(2)可采取混合静脉血,测定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计算排血量和静脉血掺杂情况;
(3)可用热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

第2题:

四个成串刺激监测肌松效果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①鉴别肌松药的类型。给予肌松药后如四个刺激引发肌颤搐幅度逐渐衰减(T4/T1<1),则为非去极化肌松药;若颤搐幅度同等降低(T4/T1≈1)而并不逐个衰减,则为去极化肌松药;
②判断肌松药的阻滞程度。T4消失者,表明神经‐肌阻滞程度已达75%,T4与T3消失者,阻滞已达80%,T2~4消失者其阻滞程度已达90%,若T1~4均消失则阻滞达100%;
③判断应用肌松药后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程度。T4出现且T4/T1为25%时表明神经‐肌肉功能开始恢复,T4/T1>75%表明肌张力已充分恢复
④判定Ⅱ相阻滞。给予琥珀胆碱者,一旦出现四个成串刺激的幅度逐个衰减且T4/T1≤50%时,即可确认已变成Ⅱ相阻滞。

第3题:

简述尸体解剖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尸体解剖的临床意义如下:尸体解剖是人体死亡后进行解剖,观察病变所在部位和性质,查找死亡原因,以利于积累经验和提高医疗水平,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体解剖可以全面地观察疾病过程中各器官的病理改变,结合生前一系列临床表现,得出正确的诊断,并查明死亡原因,从而验证活体诊断或临床诊断是否正确,总结经验,以提高诊疗工作的质量。

第4题:

简述监测CVP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为:①中心静脉压过高而血压正常提示血容量过多,应考虑存在右心功能衰竭。给予强心、利尿药可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并应控制和暂停补液。②中心静脉压过低、血压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应考虑补充血容量、补液。③作为输液的控制指标。④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有助于休克的鉴别诊断,特别是持续监测其动态变化,比单次监测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第5题:

简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护理的主要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护理十分重要,是保证介入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介入治疗护理的工作重点。主要临床意义:
(1)心律失常的监测有助于各种心律失常的处理;
(2)观察ST段的变化对判断心肌再灌注的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6题:

简述PerCO2监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 判断通气功能:PerCO2的高低常与PaCO2的数值相近,可以根据PerCO2的监测结果判断病人的通气功能状况,并可据此调节通气量,避免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
(2) 反映循环功能:肺血流量减少PerCO2也降低,呼吸心跳停止时,PerCO2迅速降为零,复苏后逐步回升。
(3) 判断人工气道的位置与通气状况:气管插管移位误入食管时PerCO2会突然降低接近于零;ETC导管双腔中随呼吸有明显的PerCO2变化的应为气管开口;气管于气管内导管发生堵塞时,PerCO2与气道压力均增高。

第7题:

简述监测心排血量的临床意义和主要的监测方法?


正确答案: 临床意义:
(1)心排血量是心脏每分钟输出到体循环或肺循环的血量,是每博量与心率的乘积。反映整个心脏泵功能和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
(2)心排量的决定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通过CO,可估算出PVR、SVR、LVSWI和RVSW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
监测方法:(1)Fick’s法;(2)染料稀释法;(3)温度稀释法;(4)超声多普勒法

第8题:

监测婴幼儿体重和身长有何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婴幼儿体重和身长随着年龄有规律地增长,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5%以上则应认为是异常,应分析是营养不良还是疾病所致,以便对症治疗。此外,临床上常需按小儿实际体重计算用药剂量、输液量和热卡的每天需要量。身长反映骨骼发育的情况,身长显著异常可能与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如骨软骨发育不全或内分泌疾病如垂体侏儒症、先天性甲状腺病有关。身长与体重是计算体表面积的两个指标。

第9题:

简述心率监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判断心输出量;
(2)求算休克指数;
(3)估计心肌耗氧量。

第10题:

简述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是?


正确答案:(一)个体化给药
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在使用教科书或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平均剂量后,并非所有病人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对有些病人无效,而对另一些病人则可能出现了毒性反应。不同的病人对剂量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氢氯噻嗪、利血平、胍乙啶等抗高血压药的每日剂量在不同病人相差4~50倍。由于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治疗用药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即所用剂量必须因人而异。只有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给药方案,才能使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二)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
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可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对一些只靠临床观察不易确诊的病例更是必要。
(三)判断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所谓依从性是指病人是否遵医嘱用药。在临床上有时药物治疗效果差并非由于治疗方案不当所致,而是由于病人未按医嘱用药。通过治疗药物监测可及时发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停药、减量或超量用药,进而说服病人应按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