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问答题简述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
(2)矫枉失衡
(3)肾小管-间质损害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慢性肾衰竭的诊断一般不包括()。

A、慢性肾衰竭的程度

B、促使肾功能衰竭加重的诱因

C、慢性肾衰竭的类型

D、原发病诊断


答案:C

第2题:

简述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存在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直到晚期大部分肾功能丧失后才出现临床症状。
1.胃肠道:食欲减退,晨起恶心、呕吐是尿毒症常见的早期表现。晚期呼出气体中有尿味和金属味,可有消化道出血。
2.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大:高血压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左心室肥厚或扩张型心肌病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危险的心血管并发症。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周围血管病。
(3)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4)心包炎:早期表现为随呼吸加重的心包周围疼痛,伴有心包摩擦音,随病情进展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心包填塞。
3.血液系统
(1)贫血:主要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出血倾向:常表现为鼻衄,月经量增多,术后伤口出血,胃肠道出血,皮肤淤斑等。
4.呼吸系统:可发生肺充血和水肿,X线以双侧肺门毛细血管周围充血形成的"蝶翼"样改变为特征,称为"尿毒症肺"。可发生尿毒症性胸膜炎。
5.神经肌肉改变:可表现为尿毒症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变。
6.皮肤表现:瘙痒是尿毒症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
7.骨骼系统: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骨骼病变称为肾性骨病或肾性骨营养不良。
(1)高转化性骨病:表现为纤维囊性骨炎,伴有PTH水平增高。
(2)低转化性骨病:早期表现为骨软化症,逐渐发展为无力型骨病。
8.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晚期常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女性患者闭经、不孕,男性患者阳痿、精子缺乏和精子发育不良。
9.感染:可表现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部位各种感染。
10.代谢性酸中毒:多数尿毒症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不重,pH值很少低于7.35。
11.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可出现水钠潴留,钾平衡紊乱,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

第3题:

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____。


参考答案: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4题:

简述慢性肾衰竭进行性恶化的机制。


正确答案: 慢性肾衰竭进行性恶化的机制:①与基础疾病的活动性相关;②肾功能的减退至尿毒症有一共同途径,即剩下的“健存”肾单位代偿性发生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高灌注、高压力和高滤过,使肾小球损伤、肥大,继而发生硬化,使蛋白尿增加并损伤肾小管间质,使肾功能不断恶化;③血管紧张素Ⅱ增多,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增高、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过度蓄积,引起肾小球硬化;④蛋白尿是肾衰进行性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⑤肾衰恶化速度与遗传有关,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肾功能减退的速度有重要关系。

第5题:

简述慢性肾衰竭的定义及临床分期。


正确答案:(1)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缓慢进展恶化的最终结局,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产物潴留引起全身各系统症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2)临床分期:
①我国目前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将慢性肾衰分为4期,即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
②西方国家一般根据肾小球的滤过率,按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分为5期:
1期:正常肾功能GFR≥90ml/min;
2期:肾功能轻度下降,GFR60~8990ml/min,血肌酐正常,患者无症状;
3期:肾功能中度下降,GFR30~59ml/min,出现氮质血症,血肌酐高于正常但低于450μmol/L,通常无明显症状,可有轻度贫血、多尿和夜尿;
4期:肾功能重度下降,GFR15~29ml/min,血肌酐升高(450~707μmol/L.),贫血明显,夜尿增多及水、电解质失调,并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5期:肾衰竭期,GFR<15ml/nun,血肌酐显著升高>707μmol/L,肾衰临床表现和血生化异常十分显著。

第6题:

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为

A:原发性肾脏疾病
B:输入异型血
C:贫血
D: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E:健存肾单位学说

答案:E
解析:
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主要学说有:健存肾单位学说、矫枉失衡学说、肾小球高灌注、高压、高滤过学说。

第7题:

从免疫观点简述慢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慢性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众多研究证实,慢性血管痉挛同免疫功能有关,证据有:
1.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有CVS的病人血浆中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明显高于无CVS者;
2.SAH后10小时,血浆中即出现免疫复合物,并持续4周以上,血浆补体G3D升高;
3.尸检发现:痉挛血管壁上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蛋白沉积,管壁结构破坏明显;
4.SAH后慢性CVS形成的过程中,有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参与;
5.应用免疫抑制剂,能减轻血管痉挛。临床上应用抗炎、抗免疫等药物,可预防慢性CVS的发生。

第8题:

慢性肾衰竭时尿毒症症状的发病机制是( )

A、肾小球高滤过

B、矫枉失衡学说

C、肾小管高代谢

D、肾小球基底膜病变

E、脂代谢紊乱


参考答案:B

第9题:

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慢性肾衰竭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健存肾单位学说;
(2)矫枉衡学说;
(3)肾小球高灌注、高压力、高滤过学说;
(4)肾小管高代谢学说。

第10题:

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管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