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单选题下列胸部X线表现,哪项是婴儿肺结核最常见的表现()A 肺内浸润阴影和肺门淋巴结肿大B 结核球C 空洞和肺门淋巴结肿大D 胸水E 薄壁空洞

题目
单选题
下列胸部X线表现,哪项是婴儿肺结核最常见的表现()
A

肺内浸润阴影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B

结核球

C

空洞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D

胸水

E

薄壁空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胸部X线表现,哪项是婴儿肺结核最常见的表现?

A、肺内浸润阴影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B、结核球

C、空洞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D、胸水

E、薄壁空洞


参考答案:A

第2题:

肺结核空洞的X线表现


正确答案:E

第3题:

大动脉炎患者胸部x线检查的常见表现为( )


正确答案:D
 D;大动脉炎患者胸部X线检查的常见表现为左心室扩大。

第4题:

简述正常胸部X线表现


正确答案: 1.胸廓正常胸部X线影像是胸腔组织器官及胸壁软组织、骨骼、心、肺、大血管、胸膜、膈肌等相互重叠的综合投影。(1)胸壁软组织①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②胸大肌。(2)骨骼①肋骨:起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上向内下倾斜走行形成肋弓。肋骨前后端不在同一水平,一般第6肋骨前端相当于第10肋骨后端的高度。第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因软骨不显影,故X线片上肋骨前端状似游离。②肩胛骨。③锁骨。④胸骨。(3)胸膜衬于胸壁内面的胸膜,为壁层胸膜;包绕于肺表面者为脏层胸膜。基间为间隙,即胸膜腔。位于叶间裂的叶间胸膜经常可以看到,如斜裂胸膜和水平裂胸膜。
2.肺(1)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通常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份,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2)肺门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以及与肺动脉重叠的肺静脉阴影构成。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3)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围延伸,随着血管的逐级分支而逐渐变细。肺纹理的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对多种心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4)肺叶、肺段和肺小叶右肺有上、中、下三叶,左肺上有上、下两叶。各肺叶由叶间裂分隔。(5)气管、支气管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长11~13cm,宽1.5~2cm,在第5~6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两侧主支气管逐渐分出叶、肺段、小支气管,经多次分支,最后与肺泡相连。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支气管仅有传输空气的作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则兼有气体传输和气体交换两种作用。(6)肺实质和肺间质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肺间质是肺的支架组织,分布于支气管、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3.纵隔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其中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方法有数种,简单的分法是以胸骨柄下缘到第4胸椎下缘的连线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纵隔又以气管的后缘为界,分为前、后纵隔。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划分为前、中、后三区。4.膈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块扁肌,两侧呈圆顶状,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右膈顶较左侧高1~2cm,一般位于第9、10后肋水平。呼吸时两膈上下对称运动,运动范围为1~3cm,深呼吸时可达3~6cm。膈的形态、位置及运动,可因膈的发育及胸膜腔的病变而改变。

第5题:

下列检査结果中,对诊断痰菌阴性肺结核意义最 大的是:
A. PPD试验阳性
B.典型的胸部X线表现
C.血结核抗体阳性
D.痰结核杆菌PCR-阳性
E.血ADA(腺苷脱氨酶)水平增高


答案:C
解析:
考点:结核诊断。

第6题:

下列哪项是良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 )。


正确答案:A

第7题:

正常胸部X线表现


参考答案:1.胸廓 正常胸部X线影像是胸腔组织器官及胸壁软组织、骨骼、心、肺、大血管、胸膜、膈肌等相互重叠的综合投影。(1)胸壁软组织 ①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②胸大肌。(2)骨骼 ①肋骨:起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上向内下倾斜走行形成肋弓。肋骨前后端不在同一水平,一般第6肋骨前端相当于第10肋骨后端的高度。第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因软骨不显影,故X线片上肋骨前端状似游离。②肩胛骨。③锁骨。④胸骨。(3)胸膜 衬于胸壁内面的胸膜,为壁层胸膜;包绕于肺表面者为脏层胸膜。基间为间隙,即胸膜腔。位于叶间裂的叶间胸膜经常可以看到,如斜裂胸膜和水平裂胸膜。2.肺(1)肺野 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通常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份,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2)肺门 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以及与肺动脉重叠的肺静脉阴影构成。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3)肺纹理 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围延伸,随着血管的逐级分支而逐渐变细。肺纹理的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对多种心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4)肺叶、肺段和肺小叶 右肺有上、中、下三叶,左肺上有上、下两叶。各肺叶由叶间裂分隔。(5)气管、支气管 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长11~13cm,宽1.5~2cm,在第5~6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两侧主支气管逐渐分出叶、肺段、小支气管,经多次分支,最后与肺泡相连。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支气管仅有传输空气的作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则兼有气体传输和气体交换两种作用。(6)肺实质和肺间质 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肺间质是肺的支架组织,分布于支气管、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3.纵隔 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其中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方法有数种,简单的分法是以胸骨柄下缘到第4胸椎下缘的连线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纵隔又以气管的后缘为界,分为前、后纵隔。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划分为前、中、后三区。4.膈 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块扁肌,两侧呈圆顶状,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右膈顶较左侧高1~2cm,一般位于第9、10后肋水平。呼吸时两膈上下对称运动,运动范围为1~3cm,深呼吸时可达3~6cm。膈的形态、位置及运动,可因膈的发育及胸膜腔的病变而改变。

第8题:

浸润性肺结核和空洞性肺结核的主要鉴别依据是

A、红细胞沉降率

B、胸部X线表现

C、痰菌情况

D、肺实变征

E、结核中毒症状


参考答案:B

第9题:

浸润型肺结核X线表现


答案:
解析:
浸润型肺结核病变常局限于肺的一部,多在肺上叶尖段、后段及下叶背段。X线表现多种多样,可以一种为主或多种征象混合并存,主要可见以下8种征象。
(1)局限性斑片阴影 见于两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右侧多于左侧。
(2)大叶性干酪性肺炎 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片致密性实变,密度中心较高,边缘模糊。
(3)增殖性病变 呈斑点状阴影,边缘较清晰,排列成"梅花瓣"或"树芽"状阴影,为结核病的典型表现。
(4)结核球 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不等,常见2~3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称"卫星灶"。
(5)结核性空洞 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内,见透亮区。空洞壁薄,内壁一般较规则,有时可呈厚壁不规则空洞。常见一条或数条粗大条状阴影与空洞相连,表示引流大气管与空洞相通。
(6)支气管播散病变 结核空洞干酪样物质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引起同侧或对侧的支气管播散。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呈腺泡排列,或相互融合成小叶阴影。
(7)硬结钙化 增殖性病灶好转后可有钙盐沉着,病灶呈边缘锐利的高密度影,完全钙化者,呈骨样密度的斑片状或小块状阴影。致密阴影长期无变化,表现结核病痊愈。钙化也可产生在支气管壁或胸膜以及淋巴结内。
(8)小叶间隔增厚 表现为索条及网状阴影。内膜结核改变,表现支气管内壁黏膜不规则,管壁同心性增厚,局部管腔狭窄或扩张(图7-13)。

第10题:

轻度胸膜肥厚、粘连与少量胸腔积液均表现为肋膈角变钝,最简单有效的鉴别是()。

  • A、拍摄后前位胸部正位X线片
  • B、拍摄右侧位胸部正位X线片
  • C、拍摄左侧位胸部正位X线片
  • D、站立位胸部X线透视检查
  • E、拍摄胸部正位CR或DR数字化平片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