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麻醉科室

问答题试述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

题目
问答题
试述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脑出血的治疗有哪些?


正确答案: 脑出血的主要治疗原则为积极降低颅内压,防治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
(1)降低颅内压:药物治疗:主要应用甘露醇、速尿、白蛋白等药物进行脱水。手术治疗:如果脑出血严重致颅内压过高,上述治疗仍无法控制,且可能出现脑疝危及生命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
(2)降血压治疗:如血压超过180/120mmHg以上者,应及时进行降血压治疗。但降血压治疗不宜过低,一般认为,使血压降至病前水平即可,或使收缩压在160mmHg,舒张压在110 mmHg以下为宜。
(3)止血药:因凝血机制障碍引起的脑出血或伴有应激性溃疡引起大量胃出血时,可用止血药。
(4)应激性溃疡治疗:一般应用H受体阻滞药物,如效果不好,可用质子泵抑制剂。
(5)抗感染:如严重瘫痪、意识障碍和球麻痹者,在发病时应积极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6)降温治疗:体温超过38℃以上者,应积极降温。
(7)保持呼吸道通畅。
(8)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9)神经细胞营养剂:病情稳定后,可同时给予神经细胞营养剂。
(10)一般情况处理:脑出血急性期应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保持大便通畅。加强护理,注意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和褥疮。
(11)早期康复治疗。
(12)预防性治疗:包括稳定血压,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饮过食等,非高血压性脑出血者,应积极寻找原因并给予治疗。受体阻滞药物,如效果不好,可用质子泵抑制剂。

第2题:

试述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


正确答案: (1)降低颅内压: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是防止脑疝形成的重要环节。
(2)调控血压。
(3)维持生命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给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保证营养供给。
(4)预防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注意防治褥疮、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5)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清除血肿、颅骨钻孔行血肿穿刺和/或脑室穿刺。

第3题:

脑出血急性期主要治疗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一般应在当地抢救,不宜在多搬动;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维持血压稳定;
③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
④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⑤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可使用止血剂。

第4题:

填空题
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原则为()

正确答案: 降血压,甘露醇降颅内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预防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试述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和精神病急性期药物治疗的使用原则。

正确答案: 药物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副作用的差别。在剂量充足,疗程足够的前提下,各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间的总体治疗效果没有多少差异。兴奋躁动者宜选用镇静作用强的抗精神病药物或采用注射制剂(氟哌啶醇、氯丙嗪等)治疗。如果病人无法耐受某种药物,则可以换用其他类型的药物。目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有取代传统药物的趋势。长效制剂有利于解决患者的服药不合作问题从而减少复发,但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可能性较大。采用口服制剂维持良好的患者很少需要改换成长效制剂治疗。急性期治疗:用药前必须排除禁忌证,做好常规的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包含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首次发作或复发、加剧的患者的治疗均视为急性期治疗。此时患者往往以兴奋躁动、幻觉妄想、联想障碍、行为怪异以及敌对攻击等症状为主。对于合作的病人,给药方法以口服为主。多数情况下,尤其症状较轻者,通常采用逐渐加量法。一般1~2周逐步加至有效治疗剂量。急性症状在有效剂量治疗2~4周后可开始改善。不同的患者,症状的缓解程度不一,恢复的时间长短不定。应以有效剂量持续治疗,使病情进一步缓解。在症状获得较为彻底缓解的基础上,仍要继续以原来的有效剂量巩固治疗数周至数月,然后可以缓慢减量进入维持治疗。以氯丙嗪为例,多从25mg~50mg每日1~2次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分2~3次饭后服用,如无严重副作用,1周内加至治疗剂量300mg~600mg/日。实际上,只有少数病人需加至较大剂量。出现疗效后,继续原有剂量治疗。待病情充分缓解6个月左右后,才可缓慢减至维持剂量,如氯丙嗪300mg/日左右。剂量应结合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实行个体化治疗。门诊病人的用药原则,应注意加量缓慢、总日量相对小。老年、儿童和体弱的患者的用量参照药物剂量范围酌情减少。对于兴奋躁动较严重、不合作或不肯服药的患者,常采用注射给药。注射给药应短期应用,注射时应固定好病人体位避免折针等意外,并采用深部肌肉注射。通常使用氟哌啶醇或氯丙嗪。一般每次肌注氟哌啶醇5mg~10mg或氯丙嗪50mg~100mg,必要时可重复。也可以采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用药期间,患者应卧床护理,直立性低血压可以通过升高病床的脚部来改善;出现肌张力障碍可以注射抗胆碱能药物东莨菪碱0.3mg来减轻。由于治疗的目的是使病人安静,也可以应用苯二氮ꯟ类药物注射给药,如地西泮(安定)和氯硝西泮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减少合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原则为()


正确答案:降血压,甘露醇降颅内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预防感染。

第7题:

试述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脑出血的治疗原则:(1)保持安静:应绝对卧床4~6周。避免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喷嚏、劳累等。避免便秘。(2)运用抗纤溶药物:6-氨基己酸,首次剂量4~6g溶于100ml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液中静滴,15~30min内滴完,以后持续静滴1g/h,维持12~24h,以后24g,一日一次,静滴,持续7~10天,改口服,逐渐减量共用3周左右。止血芳酸,0.4~0.6g/次,溶于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一日两次。(3)对症治疗:应用止痛、镇静剂。有脑水肿者应用脱水药物(参见脑出血)。(4)有高血压者,宜缓慢降压,要求血压维持在出血前原水平。(5)钙拮抗剂:为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可早期使用钙拮抗剂。常用的为尼莫地平,剂量为60mg,每4h一次,口服,应连续应用21天以上。还可早期用尼莫地平8~16mg,一日一次,静脉持续滴注,以后改为口服。凡脑水肿和颅内压明显升高时禁用,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血压下降。(6)外科手术:目的在于根除动脉瘤避免再次出血,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减少继发性脑血管痉挛,保护脑血流使脑损伤最小。对动脉瘤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对不允许手术者可行人工栓塞或用可脱离的带球囊导管堵塞治疗动脉瘤。

第8题:

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原则及并发症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防止继续出血;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适当控制血压;保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生命体征、防治并发症。
(2)感染、应激性溃疡、稀释性低钠血症、脑耗盐综合征、痫性发作、中枢性高热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急性脊髓炎急性期的治疗措施。

正确答案: (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100~3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10天,以后改服泼尼松。已有并发感染或为预防感染,可适当选用抗生素,并加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使用免疫球蛋白。
(2)护理:主要包括:①褥疮的防治;②排尿障碍及泌尿道感染的护理。可选用针灸治疗尿潴留。持续导尿者,需加闭式冲洗引流装置,并以1:5000呋喃西林冲洗膀胱。
(3)康复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脑出血的治疗有哪些?

正确答案: 脑出血的主要治疗原则为积极降低颅内压,防治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
(1)降低颅内压:药物治疗:主要应用甘露醇、速尿、白蛋白等药物进行脱水。手术治疗:如果脑出血严重致颅内压过高,上述治疗仍无法控制,且可能出现脑疝危及生命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
(2)降血压治疗:如血压超过180/120mmHg以上者,应及时进行降血压治疗。但降血压治疗不宜过低,一般认为,使血压降至病前水平即可,或使收缩压在160mmHg,舒张压在110 mmHg以下为宜。
(3)止血药:因凝血机制障碍引起的脑出血或伴有应激性溃疡引起大量胃出血时,可用止血药。
(4)应激性溃疡治疗:一般应用H受体阻滞药物,如效果不好,可用质子泵抑制剂。
(5)抗感染:如严重瘫痪、意识障碍和球麻痹者,在发病时应积极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6)降温治疗:体温超过38℃以上者,应积极降温。
(7)保持呼吸道通畅。
(8)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9)神经细胞营养剂:病情稳定后,可同时给予神经细胞营养剂。
(10)一般情况处理:脑出血急性期应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保持大便通畅。加强护理,注意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和褥疮。
(11)早期康复治疗。
(12)预防性治疗:包括稳定血压,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饮过食等,非高血压性脑出血者,应积极寻找原因并给予治疗。受体阻滞药物,如效果不好,可用质子泵抑制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