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

问答题毫针刺法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题目
问答题
毫针刺法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胸椎棘突下的穴位,在控制针刺深度的前提下,针刺法是

A、直刺

B、斜刺

C、向上或向下平刺

D、向上斜刺

E、向下斜刺


参考答案:D

第2题: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答案:
解析: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据施术腧穴所在的具体位置、病人体质、病情需要和针刺手法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一)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定的。一般分为以下3种角度:
1.直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 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二)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部位而决定。
1.年龄年 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2.体质 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3.病情 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 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

第3题:

毫针刺法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参考答案: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应根据施术腧穴所在的具体位置、病人体质、病情需要和针刺手法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角度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定的。一般分为以下3种角度: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3.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二)深度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度数,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部位、时令以及经脉循行深浅而决定。1.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2.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4.部位:头面、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第4题:

对尿潴留的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注意掌握()。

  • A、针刺方向、角度
  • B、针刺深度
  • C、不可捻转
  • D、不可提插
  • E、不可留针

正确答案:A,B

第5题:

针刺角度的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 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
①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②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此方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③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方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第6题:

针刺不得气时,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行针催气

B.留针候气

C.艾灸

D.调整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针刺时应当注意的事项错误的是

A.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可以进针
B.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
C.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D.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E.针刺眼区腧穴,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

答案:A
解析:
考点:针刺注意事项包括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防止刺伤重要脏器,如针刺眼区腧穴,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

第8题:

针刺时应当注意的事项错误的是

A、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可以进针

B、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

C、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D、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E、针刺眼区腧穴,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


参考答案:A

第9题:

下述情况与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关系不大的是()。

  • A、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
  • B、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
  • C、脊椎部的腧穴
  • D、皮肤有感染、溃疡的部位
  • E、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毫针刺法针刺前准备


正确答案: (一)毫针的选择:在选择毫针时,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如男性、体壮、形肥、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择较粗且略长的毫针;反之,若女性、体弱、形瘦,且病变部位较浅者,应选用较短、较细的毫针。至于根据腧穴所在具体部位进行选针时,一般是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皮厚肉多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临床上选择毫针应长于腧穴应至之深度,针身应有部分露在皮肤外。如应刺入0.5寸,可选择1寸的毫针;应刺入1寸时,可选用1.5~2寸的毫针。
(二)消毒: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内等。
1.针具器械消毒: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气灭菌法为佳。
(1)高压蒸气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气锅内灭菌。一般在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2)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乙醇内浸泡30~60分钟,取出用无菌巾或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针管、针盒、止血钳等,可用戊二醛溶液(保尔康)浸泡10~20分钟,达到消毒目的时才能使用。经过消毒的毫针,必须放在消毒过的针盘内,并用无菌巾或消毒纱布遮盖好。
(3)煮沸消毒法: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好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水沸后再煮15~20分钟,亦可达到消毒目的。但煮沸消毒法易造成锋利的金属器械之锋刃变钝,如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使成2%溶液,可以提高沸点至120℃,从而降低沸水对器械的腐蚀作用。
2.医者双手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
3.针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穴位皮肤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新污染。
4.治疗室内的消毒:针灸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洗晾晒,如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垫布、垫纸、枕巾则更好。治疗室也应定期消毒净化,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三)体位的选择针刺时患者选择适宜的体位,对于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重要意义。常用体位主要包括: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