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

问答题简述原发性肝癌的进一步检查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原发性肝癌的进一步检查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B超、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有助于定位,鉴别良性或恶性、单发或多发。
(2)B超、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可定性,必要时可应用。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原发性肝癌的进一步检查。


正确答案:(1)B超、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有助于定位,鉴别良性或恶性、单发或多发。
(2)B超、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可定性,必要时可应用。

第2题:

简述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1.肝血管瘤多无肝炎病史。甲胎蛋白阴性。B超、增强CT、血管造影、肝脏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可以鉴别。
2.肝良性肿瘤甲胎蛋白阴性。B超、增强CT、血管造影等可帮助鉴别。肝脏穿刺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3.肝硬化除慢性活动性肝炎症状外,有腹腔积液、肝脾肿大、脾亢、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血清白蛋白低、A/G倒置、γ球蛋白高、Ⅳ型胶原病。B超、CT等可鉴别。
4.转移性肝癌有原发肿瘤征象,肝内病灶常为多发灶、散布在两肝,一般无肝硬化,甲胎蛋白多阴性。影像学及肝活检可鉴别。
5.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区不适、乏力、食欲不振、消瘦、低热、部分有黄疸,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肝炎的病毒学指标可阳性,有时有免疫学血清改变。B超、CT等可鉴别。可行肝活检鉴别。

第3题:

原发性肝癌的进一步检查


参考答案:(1)B超、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有助于定位,鉴别良性或恶性、单发或多发。(2)B超、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可定性,必要时可应用。

第4题:

简述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在超声上的鉴别。


正确答案:原发性肝癌单发、多发均可,转移性肝癌往往多发。原发性肝癌往往合并有肝硬化,转移性肝癌则多无肝硬化的表现。转移性肝癌可表现为靶环征、牛眼征,即高回声结节周围有低回声带包绕,中心因坏死液化出现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原发性肝癌病灶内血流丰富,呈高速高阻或高速低阻频谱,转移性肝癌血流往往不丰富。转移性肝癌有原发病灶。

第5题:

简述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


正确答案:1.肝性脑病
2.上消化道出血
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4.继发感染

第6题:

简述原发性肝癌概述。


正确答案: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年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痈是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
1.病因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和水土因素有关。
2.病理大体类型可分为三型: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
组织学分类可分为三类: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二者同时出现的混合型。
我国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癌(91.5%)。

第7题:

简述原发性肝癌的概念。


正确答案: 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肝癌系由于其他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侵袭到肝脏所致。原发性肝癌可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为肝细胞型。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第8题:

简述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


正确答案:转移性肝癌病情发展一般较慢,AFP检测大多为阴性,多无肝炎病史或肝硬化表现;多数病人有其它脏器原发癌的相应症状或手术史。病人血中癌胚抗原(CEA)升高,有助于鉴别诊断。

第9题:

原发性肝癌进一步检查


正确答案: 1.定性诊断甲胎蛋白(α-FP,或AFP)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肯定价值,甚至可以发现极小的肝癌,以至于在B超及CT检查时尚不能定位的肿瘤。其缺点是只有70%左右肝癌患者AFP检测呈阳性反应。
2.定位诊断
(1)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肿瘤大小、形态、数目、有无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及肝门、腹腔淋巴结转移等。一般认为B型超声检查可以发现直径2cm以上的肿瘤,但不易与血管瘤及其他良性肿瘤鉴别。
(2)放射性核素扫描应用99m锝一植酸钠进行核素扫描,可以发现直径3cm以上的占位病变。对于稍大些的肿瘤配合血池显像可与血管瘤鉴别。
(3)CT检查在影像清晰度及定性、定位方面均优于核素扫描,可检出直径2cm的小肝癌,阳性率高于B超及核素扫描检查。
(4)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是目前公认定性、定位检查方面最好的一种,可以检出直径小于1cm的肝癌。

第10题:

简述原发性肝癌的病变特点。


正确答案:Ⅰ.肉眼类型
早期肝癌:也称小肝癌,单个癌结节直径在3cm以下或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其直径的总和在3cm以下的肝癌,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而血清AFP阳性。瘤结节呈球形或分叶状,灰白色质较软,切面无出血坏死,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中晚期肝癌:肝体积明显增大达2000克以上。癌组织可局限于肝的一叶,也可弥散于全肝且大多合并肝硬化。
⑴巨块型:单发实体巨块,圆形,直径常大于15cm,多位于肝右叶内,质地较软,中心部常有出血坏死。瘤体周边常有散在的卫星状瘤结节。
⑵多结节型;最多见。瘤结节多散在,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可融合为较大结节。被膜下的瘤结节向表面隆起导致肝表面凹凸不平。
⑶弥漫型;癌组织在肝内弥漫分布,无明显的结节形成。
Ⅱ组织发生分类
⑴肝细胞癌:最多见,分化较好癌细胞与肝细胞相似,呈多角形,胞浆丰富,嗜酸性,核大、圆形,有清楚的核仁;分化差者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常有巨核及多核瘤细胞。癌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巢状或呈腺管样,周围有血管内皮包绕。
⑵胆管上皮癌:较少见,肝内胆管上皮发生,多为腺癌或单纯癌。
⑶混合性肝癌:具有以上两种结构,最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