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

问答题呕吐如何针刺选穴?

题目
问答题
呕吐如何针刺选穴?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针灸治疗急性泄泻如何选穴?


参考答案:针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偏寒者可留针,并用艾条灸或隔姜灸。偏热者针刺多用泻法,并配合放血,热甚加内庭、商阳、少泽点刺放血,腹痛加合谷。

第2题:

试论五行学说在指导针刺选穴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运用五行学说理论指导针刺选穴时,一是要对“五腧穴”进行五行属性归类,二是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据五行归类理论使“五腧穴”具有五行特性:其中五脏阴经为井穴(木)、荥穴(火)、输穴(土)、经穴(金)、合穴(水)。六腑阳经的井穴(金)、荥穴(水)、输穴(木)、原穴、经穴(火)、合穴(土)。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又有同经的子母补泻和异经的子母补泻两法。所谓同经的子母补泻,如肺气虚证,就在手太阴肺经同一经上选穴,取其经渠穴(经穴、属金)、太渊穴(输穴、属土)刺治。异经子母补泻,如脾气虚证,可取足太阴脾经的大都穴(属水,为母),还可取手少阴心经(火)的“荥穴”刺治。

第3题:

绝经前后诸证毫针治疗如何选穴?


参考答案:毫针主穴关元、三阴交、肾俞、太冲。阳虚配气海、命门、复溜。阴虚配然谷、阴谷、复溜。

第4题:

针刺双侧大包、阳陵穴、太冲穴,宜选的体位是

A.俯卧卧位
B.仰靠坐卧
C.仰卧位
D.侧伏坐位

答案:C
解析:
[考点与精解]本题主要考查针灸的体位选择。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针剌双侧大包、阳陵穴、太冲穴宜选的体位是仰卧位,针刺一侧听宫、天柱、风池穴宜选的体位是侧伏坐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5题:

针刺头面,胸腹部及四肢部的部分腧穴宜选A.仰靠坐位 B.仰卧位 C.站立位 SXB

针刺头面,胸腹部及四肢部的部分腧穴宜选

A.仰靠坐位

B.仰卧位

C.站立位

D.侧卧位

E.俯卧位


正确答案:B
仰卧位时头面,胸腹部及四肢部的腧穴易于暴露,方便针刺。仰靠坐位时头面、前颈、胸部、上肢等部的穴位能得到最好的暴露。

第6题:

针灸选穴原则不包括

A、近部选穴

B、远部选穴

C、辨证选穴

D、对症选穴

E、前后选穴


参考答案:E

第7题:

选穴原则包括( )。

A.近部选穴,本经选穴和异经选穴

B.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对症选穴

C.近部选穴,异经选穴和对症选穴

D.本经选穴,异经选穴和对症选穴


正确答案:B

第8题:

呕吐如何针刺选穴?


参考答案:主穴选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方义:中脘为胃之募穴,位于胃脘部,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又属循经远端取穴,二穴募合相配,具有疏理气机,和胃降逆的作用。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和三焦经相联系,具有理气降逆的作用,是治呕吐之效穴。公孙属足太阴脾经,又为冲脉交会穴,脾胃相表里,取之以和中焦而平冲逆之气。

第9题:

针刺头面、前颈、胸部、上肢等部腧穴宜选A.仰靠坐位 B.仰卧位 C.站立位

针刺头面、前颈、胸部、上肢等部腧穴宜选

A.仰靠坐位

B.仰卧位

C.站立位

D.侧卧位

E.俯卧位


正确答案:A
仰卧位时头面,胸腹部及四肢部的腧穴易于暴露,方便针刺。仰靠坐位时头面、前颈、胸部、上肢等部的穴位能得到最好的暴露。

第10题:

针刺治疗下,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A. 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如突发晕厥,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B. 应在患者饥饿时针刺
C. 对严重晕厥者应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关元等穴急救
D. 身体虚弱者选穴要少,进针要轻

答案:A,C,D
解析: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预防:对于晕针应注重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色,询问患者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