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

问答题病例摘要: 刘某,女性,6岁。2014年6月20日初诊。 患儿平素喜食零食、甜食,近三月来食欲不振,食不知味,多食则胸闷脘痞,嗳气泛恶,大便2~3日一行,自服小儿化积口服液2盒,症状无明显缓解,遂来就诊。刻下症:不思饮食,食不知味,胸脘痞闷,大便2日未行。 查体:T36.3℃,P80次/分,R25次/分,BP90/65mmHg。精神如常,指纹淡红。腹胀,心肺无异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有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10g/L。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

题目
问答题
病例摘要: 刘某,女性,6岁。2014年6月20日初诊。 患儿平素喜食零食、甜食,近三月来食欲不振,食不知味,多食则胸闷脘痞,嗳气泛恶,大便2~3日一行,自服小儿化积口服液2盒,症状无明显缓解,遂来就诊。刻下症:不思饮食,食不知味,胸脘痞闷,大便2日未行。 查体:T36.3℃,P80次/分,R25次/分,BP90/65mmHg。精神如常,指纹淡红。腹胀,心肺无异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有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10g/L。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结核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二者居于中焦,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运化转输。患儿因喂养不当,恣食零食、甜品,损伤脾胃,使脾运失健而致厌食。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司,故纳差,胸脘痞闷,嗳气泛恶,腹胀。舌淡红,苔白腻,脉有力,指纹淡红也是脾运失健的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厌食以小儿较长时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要特点,典型表现可以伴有腹胀、面色无华,血常规可见异常。该患儿近3个月来食欲不振,食不知味,腹胀。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10g/L,可以诊断为厌食。
西医鉴别诊断:
结核病:慢性起病,症状可不明显,或有长期不规则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疲乏,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或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试验阳性。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厌食
中医证候诊断:脾运失健证
西医诊断:厌食症
中医治法:调脾助运
方剂: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苍术4.5g;陈皮6g;佩兰5g;藿香9g;半夏6g;枳壳6g;神曲6g;鸡内金6g;麦芽6g
5剂,水煎服,每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节制零食和甜食,少喝饮料。
(2)饮食要规律,定时进餐,保证饮食卫生。
(3)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定时排便。
(4)营养要全面,多吃粗粮杂粮和水果蔬菜。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35岁,已婚,职员。2014年8月6日初诊。患者平素喜食辛辣肥甘厚味,饮酒后次日出现低热不退。现症:低热,午后热甚,心胸烦热,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舌苔白腻,脉濡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外感发热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内伤发热。中医证型诊断:痰湿郁热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低热不退为主症,辨病为内伤发热。现症见低热,午后热甚,心胸烦热,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舌苔白腻,脉濡数,辨证为痰湿郁热证。痰湿内蕴,壅遏化热。中医病证鉴别: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瘀、湿阻的病史,或反复发热史。无感受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而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有: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治法:燥湿化痰,清热和中。方剂名称: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川连:半夏6g,厚朴6g,枳实6g,陈皮6g,茯苓10g,通草6g,竹叶12g,黄连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2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6岁。患儿近1个月来嗜食冷饮、冰淇淋等,渐至食欲不振,纳食日渐减少。近1周,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时感腹胀,大便溏薄,日行2~4次,神疲倦怠。舌淡红,苔白腻,脉尚有力。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积滞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食欲不振1个月,加重1周。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儿以食欲不振,食而乏味,纳食减少为主症,符合厌食临床特点,故诊为厌食症。该患儿因饮食不节,嗜食寒凉,导致脾气受损。脾胃相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受损,则脾胃失和,运化不健,故患儿食欲不振,食而乏味,纳食减少;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故见时有腹胀;脾气不健,水谷精微运化失常,精微下泄,故见大便溏薄;脾气不升,湿邪内生,清气受困,故神疲倦怠。舌淡红,苔白腻,脉尚有力为脾失健运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厌食症与积滞相鉴别:积滞多有伤乳伤食史,除不思乳食外,还有脘腹胀满、嗳吐酸腐、大便酸臭等乳食停聚,积而不消,气滞不行之症。而厌食症是以较长时间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厌食症 中医证候诊断:脾失健运证中医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方剂: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3题:

病例摘要:刘某,女性,6岁。2014年6月20日初诊。患儿平素喜食零食、甜食,近三月来食欲不振,食不知味,多食则胸闷脘痞,嗳气泛恶,大便2~3日一行,自服小儿化积口服液2盒,症状无明显缓解,遂来就诊。刻下症:不思饮食,食不知味,胸脘痞闷,大便2日未行。查体:T36.3℃,P80次/分,R25次/分,BP90/65mmHg。精神如常,指纹淡红。腹胀,心肺无异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有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10g/L。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结核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二者居于中焦,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运化转输。患儿因喂养不当,恣食零食、甜品,损伤脾胃,使脾运失健而致厌食。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司,故纳差,胸脘痞闷,嗳气泛恶,腹胀。舌淡红,苔白腻,脉有力,指纹淡红也是脾运失健的征象。西医诊断依据:厌食以小儿较长时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要特点,典型表现可以伴有腹胀、面色无华,血常规可见异常。该患儿近3个月来食欲不振,食不知味,腹胀。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10g/L,可以诊断为厌食。西医鉴别诊断:结核病:慢性起病,症状可不明显,或有长期不规则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疲乏,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或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试验阳性。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厌食中医证候诊断:脾运失健证西医诊断:厌食症中医治法:调脾助运方剂: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苍术4.5g;陈皮6g;佩兰5g;藿香9g;半夏6g;枳壳6g;神曲6g;鸡内金6g;麦芽6g5剂,水煎服,每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1)节制零食和甜食,少喝饮料。(2)饮食要规律,定时进餐,保证饮食卫生。(3)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定时排便。(4)营养要全面,多吃粗粮杂粮和水果蔬菜。

第4题:

患儿,4岁。平素喜食煎炸食品,近两个月来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欠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花剥。治疗应首选

A.沙参麦冬汤

B.增液汤

C.养胃增液汤

D.养阴清肺汤

E.增液承气汤


正确答案:C
C。[解题思路] 本例辨证为厌食脾胃阴虚证,养胃增液汤甘凉清润而不滋腻,适用于此证。
[命题规律] 考查“厌食”。必须掌握。

第5题:

患儿,4岁。平素喜食生冷瓜果。容易损伤的是( )


正确答案:B

第6题:

病例摘要:胡某,男,64岁,已婚,农民。2016年4月2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腻,有咳嗽病史。1天前劳累后出现喘促短气,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现症: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滑或濡。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哮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喘证。中医证型诊断:痰浊阻肺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为主症,辨病为喘证。现症见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滑或濡,辨证为痰浊阻肺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中医病证鉴别:喘证和哮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亦伴呼吸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方剂名称: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半夏15g,陈皮15g,茯苓9g,苏子9g,白芥子9g,莱菔子9g,杏仁9g,紫菀9g,旋覆花(包煎)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7题:

患儿7岁,因充填体脱落复诊,三个月前因牙洞赴医院治疗,患儿平时喜食软糖、爱喝果汁,不能配合刷牙。检查原充填体位置发生继发龋,新增三处龋洞。推测导致患儿继发龋病因包括

A、儿童喜食甜食

B、口腔卫生较差

C、充填体边缘微渗漏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D

第8题:

病例摘要:毛某,男,37岁,已婚,教师。2013年1月23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近来胁肋胀痛,口苦口黏。现症:胁肋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悬饮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胁痛。中医证型诊断:肝胆湿热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胁肋胀痛为主症,辨病为胁痛。现症见胁肋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为肝胆湿热证。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中医病证鉴别:胁痛发病与情志不遂、饮食失节、跌仆损伤、久病体虚等有关,其病机为肝络失和;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悬饮多因素体虚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而致络气不和;其表现为饮停胸胁,胸胁咳唾引痛,呼吸或转侧加重,患侧肋间饱满,叩诊呈浊音,或兼见发热。治法:清热利湿。方剂名称: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龙胆草9g,山栀9g,黄芩10g,川楝子9g,枳壳10g,延胡索10g,泽泻10g,车前子(包煎)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9题:

男孩,7岁,近2个月来出现异食癖,喜食煤渣,患儿缺乏的营养素是

A.钙

B.铁

C.镁

D.钾

E.锌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患儿,男,7岁。近2个月来出现异食癖,喜食煤渣,患儿缺乏的营养素是( )

A、钙

B、铁

C、镁

D、钾

E、锌


参考答案: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