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

问答题简述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治疗原则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治疗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药物治疗原则及治疗药物的选择。


正确答案: 早期咽鼓管阻塞时,应用氯霉素、麻黄素液滴鼻收敛咽口,并令患者作吞咽和打呵欠动作,以使咽口张开通气,忌行捏鼻吹张和咽鼓管导管通气。耳痛者可给止痛药,可给复方新诺口服预防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后进入化脓前期,出现耳痛、发热,应及时应用青霉素80万u肌注,一日两次,或400万~800万u静脉滴注。治疗一周,80%病人可以治愈。红霉素及交沙霉素口服亦有效。治疗无效多因染耐药性球菌或杆菌所致,应及时更换药类。如鼓室蓄脓过多,鼓膜外凸很甚,高热剧痛,脓液即难以由咽鼓管排向咽部。小儿咽鼓管短粗,早期偶有可能排除,可滴1%~2%石炭酸甘油,以消炎止痛。除继续采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外
应考虑排脓措施:
(一)鼓室穿刺抽脓先用酒精清毒外耳道,用包宁液(可卡因、薄荷脑及石炭酸等量混合制剂)棉球贴敷鼓膜表面3~5分钟,此药有强烈表面止痛作用。然后取粗长12号针头由鼓膜前下象限刺入,徐徐将脓抽净,并可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继用青霉素或庆大霉素等溶液冲洗并注入其内,一日一次,1~2次后多可治愈。治疗中应取侧卧位,病人偶有疼痛、眩晕感觉。此法可以代替古老的鼓膜切开术,特别适用于外耳道狭小的小儿。如遇反复穿刺多次不愈,可再进行鼓膜切开。
(二)鼓膜切开小儿采用全麻,成人可用包宁液表面麻醉,亦可用1%~2%利多卡因外耳道周围神经阻滞麻醉。病人取侧卧或仰卧侧头位,消毒外耳道和鼓膜表面,插入粗耳镜,于明视下或显微镜下将鼓膜切开刀插入耳道内,由鼓膜后下切向前下2~3mm,不可插入过深,以免伤及鼓岬粘膜及听骨。然后用吸引器抽吸脓液,并可用上述药液冲洗。鼓膜切开刀有时不够锐利,难以一次顺利切开,有时易损伤听骨链,甚至有报告损伤面神经者,特别是1~2岁小儿很难操作,现多用穿刺法代替之。
鼓膜穿孔后治疗:鼓膜穿孔后除继续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外,局部用药非常重要。如治疗不当和引流不畅,继续流脓不止达一月以上,便成为慢性中耳炎。
局部用药原则:
1.耳用滴剂通常有水、酒精和甘油制剂,内溶有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及多粘菌素等,忌用新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可溶有硼酸、硼砂、石炭酸和磺胺等,亦可溶有中草药如黄连素、地黄等。用药时患耳朝上侧卧,先用3%双氧水清洗,拭净后再滴用制剂,一定要坚持一日2~3次清洗滴药。滴药后可按压耳屏向耳道口内,或以手掌按压耳门,促使药液进入鼓室内。同时可作多次吞咽动作,以利药物进入鼓室。早期脓液较多,应选甘油或水溶液制剂,晚期宜选用酒精或水溶液滴剂,以促进消炎干燥。忌用有色药液如龙胆紫、红汞和碘制剂,以免染色无法观察病变。
2.耳用粉剂脓液很少,为促进早日干燥,可喷撒粉剂,如氯霉素、硼酸粉、碘胺和强的松等,忌大量使用,以免与脓粘结成块,阻塞引流,诱发颅内并发症。
3.全身治疗应根据脓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应大剂量,以保持血内高浓度,最少应用一周以上。亦可服用中药,切忌用药量小,时间短,更换频繁,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使病程延长,或形成隐蔽性中耳炎,一时好转,短期内又再度恶化。如治疗恰当,85%~90%病人在两周内中望痊愈,小穿孔可能愈合,听力恢复正常。大穿孔中以进行手术修补。

第2题: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局部一般治疗①制动及抬高患肢;②局部热敷或辅以紫外线照射等理疗;③外敷中药;④封闭疗法;⑤放射治疗;⑥局部已化脓溃烂者,应适当换药。
2.酌情选用有效抗生素并用清热解毒中药。
3.切开引流脓肿形成时,应及时作切开引流术,切开引流时,须注意以下事项:①切开引流术应待感染局限后进行,以防感染扩散;②深部脓肿,术前应先行穿刺以确定脓肿的部位和深度;③切开部位宜在病变最低位,以利于引流,切口方向宜与其深面的大血管、神经干平行。开始先切小口,用手指探明脓肿准确范围后,再按需要扩大,必要时作对穿切口引流;④引流物不可填塞过紧(除非创口出血不止),以免妨碍引流,并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其数目与部位;⑤痈切开引流时,切口两端应超过炎症边缘少许,直达深筋膜。
4.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对有些严重的特殊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链球菌坏死等,应广泛彻底清创,切开皮肤并充分潜行游离皮瓣,尽量清除皮肤、皮下及筋膜坏死组织,待感染控制、创口干净后再植皮。
5.给予富有营养和易消化食物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少量多次输新鲜血,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有活动性足癣者应同时作抗真菌的治疗,如局部涂酮康唑霜等抗真菌药物。

第3题: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概念


参考答案:1.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硬结,以后逐渐扩大,呈圆锥形隆起,随后结节中央出现黄白色小脓头,红、肿、痛范围扩大;之后脓栓脱落,脓液排出而愈合。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2.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为金黄葡萄球菌。感染从毛囊底部开始,沿深筋膜向外周扩展,上传入毛囊群而形成多个脓头的痈,破溃后呈蜂窝状,随后中央部坏死、溶解、塌陷呈"火山口"状。病人多有明显全身症状。3.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其特点是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可有明显的毒血症。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葡萄球菌,亦可为厌氧性细菌。4.丹毒:是皮肤和黏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特点是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和化脓,全身反应剧烈和易复发。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与面部。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界清楚、略隆起。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致病菌常为金黄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管状淋巴管炎分深、浅两种。浅层淋巴管受累,常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深层淋巴管受累,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有压痛。

第4题:

简述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等。(2)局部症状:耳痛,搏动性或刺痛,鼓膜穿孔后耳痛顿减;听力减退及耳鸣;耳漏,初起血性,以后变为黏脓或纯脓性。(3)检查①耳镜检查: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继之弥漫性充血肿胀,有时见鼓膜有闪烁之亮点。②乳突部可有压痛。③听力测试为传导性听力损失。④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多形核粒细胞增加。(4)治疗原则: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

第5题: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概述


正确答案: 1.概念软组织常见的化脓性感染主要有毛囊炎、疖、痈、急性蜂窝织炎、脓肿、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少见的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和软组织坏死性感染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细菌协同性坏死;②坏死性筋膜炎;③溶血性链球菌性坏死;④新生儿皮下坏疽。
2.临床表现红肿、皮温增高、压痛、硬结、硬块或向心性蔓延的红痛条状物,局部有无波动感、坏死、溃疡及功能障碍等,注意区域淋巴结有无肿大。躯体其他部位有无同样病灶。活动性手、足癣。

第6题: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抗菌药物应及时应用,若必要可再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2.局部处理:如理疗、药物湿敷、切开引流等,根据病情决定。3.改善全身情况:如糖尿病人需控制血糖;低蛋白血症者应予补充等。

第7题: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 1.病史询问患部有无红、肿、热、痛及其发生、发展情况,有无发热及其程度,起病前局部是否受过外伤。此外,还应注意询问有无手、足癣;有无下肢静脉曲张及其程度;有无结核和糖尿病史。
2.体检局部有无红肿、皮温增高、压痛、硬结、硬块或向心性蔓延的红痛条状物,局部有无波动感、坏死、溃疡及功能障碍等,注意区域淋巴结有无肿大。躯体其他部位有无同样病灶。有无活动性手、足癣。

第8题: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鉴别诊断


参考答案:1.各种软组织感染相互间的鉴别。2.根据不同病变而与皮脂腺囊肿、气性坏疽、急性静脉炎、淋巴结核等鉴别。

第9题:

简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紧急解除梗阻并引流,及早而有效地降低胆管内压力。
1、非手术治疗:既是治疗手段,又可作为术前准备。
①联合使用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③恢复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和氧供,纠正休克
④对症治疗;
2、非手术方法置管减压引流:PTCD、经胃镜鼻胆管引流术(ENAD);
3、手术治疗:胆总管切开减压、取石、T管引流术。

第10题:

问答题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