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问答题比较优势理论的两种观点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比较优势理论的两种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比较优势理论不适于国际服务贸易:由于服务的不可移动以及不可储存的特征,商品贸易理论无法应用于服务贸易,而且他们坚持认为一个给定的服务并不具有统一的价值和价格。首先同一个服务所需的生产要素可以不同,不同的服务提供者可以采用不同的要素组合;其次,服务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价格,所以服务要素-生产率是一个无法测量的概念。同时服务统计数据的缺乏以及概念的模糊都是建立服务贸易理论的局限条件。
2)比较优势理论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根据国家间的要素禀赋和技术差异,对货运、客运和其他民间服务构造了一个回归模型,得出结论物质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运输服务部门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在保险、专利等服务部门拥有比较优势,从而间接的证明了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领域的观点,肯定了服务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存在性和动态性。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国拥有的劳动要素充足,就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观点来自( )。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技术差距理论


正确答案:C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含义是南于拥有不同的自然优势或后天优势,两国在同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这样各国都选择对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两国的国民福利水平都得到提高。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而在各国产品的生产上都居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劣势更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对各国均有利。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个国家或区域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本国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本国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技术差距理论以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为分析前提,认为技术差距和模仿时滞决定了现实的国际贸易格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2题: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是哪种理论的观点()。

  • A、比较优势变动论
  • B、国家安全论
  • C、比较优势理论
  • D、绝对优势理论

正确答案:C

第3题:

比较优势原理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李嘉图是是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政策的坚决捍卫者,他发展和修正了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依照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而实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若一国的全部生产物的生产成本都高于外国,则该国只有进口而无出口,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形下,两国如何实现国际分工和交换呢?李嘉图认为,即使在这种情形下,只要每个国家专门生产自己在国内生产占相对优势的产品即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用以同别国交换,两国之间的贸易仍是相互有利的。


第4题: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路径是()。

  • A、绝对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 B、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
  • C、新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 D、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正确答案:B

第5题:

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解释的适用性存在着争议,“适用”派的观点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萨皮尔和卢兹:对服务贸易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传统贸易理论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模式的决定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芬德利和史密斯:没有必要探求专门用于服务贸易的研究方法,比较优势理论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
理查德·库伯: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较优势是普遍有效的,正如存在于商品生产中那样,比较优势也存在于服务业中。

第6题: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认为存在劳动和技术两种生产要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7题:

试比较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联系: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都认定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的产品销售市场得以迅速扩张,因而十分强调对外贸易对促进一国增加生产扩大出口供给的重要作用。或者反过来说,斯密和李嘉图站在当时新兴的产业资本家阶级的立场上,为了给产业资本所掌握的超强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剩余产品寻找出路,从供给的角度,论证了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以及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将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思想归于贸易理论研究上的“供给派”。
区别:但就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各自涵盖的研究对象而言,对此两者进行比较,人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一国是否拥有绝对低成本的优势商品,只要存在相互间的比较优势,国际间的自由贸易就可以使贸易双方获得贸易利益。这就是说,实际上,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考察,比较优势理论分析研究的经济现象涵盖了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研究的经济现象,而不是相反。这说明,斯密所论及的绝对优势贸易模型不过是李嘉图讨论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个特例。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第8题:

根据农业比较优势大小来判断实施农业保护政策标准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澳大利亚学者基姆•安德森等人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所做的定量分析表明,判别农业政策转向的最根本标准是农业比较优势的大小,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农业保护水平的高低决定于该国的农业比较优势的大小;农业比较优势越大,其农业的保护水平就越低;反之,农业比较优势越小,农业保护水平就越高,即农业比较优势程度与农业保护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第9题:

比较优势理论的两种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比较优势理论不适于国际服务贸易:由于服务的不可移动以及不可储存的特征,商品贸易理论无法应用于服务贸易,而且他们坚持认为一个给定的服务并不具有统一的价值和价格。首先同一个服务所需的生产要素可以不同,不同的服务提供者可以采用不同的要素组合;其次,服务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价格,所以服务要素-生产率是一个无法测量的概念。同时服务统计数据的缺乏以及概念的模糊都是建立服务贸易理论的局限条件。
2)比较优势理论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根据国家间的要素禀赋和技术差异,对货运、客运和其他民间服务构造了一个回归模型,得出结论物质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运输服务部门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在保险、专利等服务部门拥有比较优势,从而间接的证明了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领域的观点,肯定了服务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存在性和动态性。

第10题:

比较优势(成本)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比较成本理论是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相对绝对成本理论而言,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双方,不一定都要有某一商品的生产绝对成本低,只要各自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进行交换,双方都可以获利,即“两优取其最优,两略取其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