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问答题简评亚里士多德对价值理论发展的影响。

题目
问答题
简评亚里士多德对价值理论发展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评亚里士多德对正义的分类。


正确答案: 他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正义做过划分。主要有:普遍的正义和特殊的正义。普遍的正义是从公民与整个社会的关系而言的,它要求人们的言行举止必须合乎法度;特殊的正义是从社会成员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它要求在人与人之间实现公平,特殊的正义亦可分为分配的正义与纠正的正义。分配的正义与纠正的正义。分配的正义涉及社会财富、名誉、权力等可分之物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它强调这种分配必须因人而异,平等的人应受平等的待遇,不平等的人应受不平等的待遇;纠正的正义则旨在于维护人们经济交往中的公平原则,以及根据法律纠正人们之间的相互伤害,纠正的正义强调人人平等。
政治的正义与家庭的正义。政治的正义适用于生活于法律之下的公民之间,家庭的正义只适用于家庭成员之间。政治的正义又区分为法定的正义与自然的正义,法定的正义以法律为根据,它是相对的,自然的正义以自然为根据,它是永恒的、普遍的。亚里士多德正义学说的内在矛盾。他对正义的不同分类不是根据其内在的逻辑需要严格地从一个单一的根据,或从一个单一的原则演绎而来的,而是一种连续性的描述。

第2题:

简评亚里士多德对价值理论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价值理论的思想家,其价值思想是近代经济学价值理论发展的起点,他的价值思想主要反映在《伦理学》中,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物的两种用途。亚里士多德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与分工有关。可以说,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基础。
(2)交换的产生。他提出,剩余产品的存在是交换产生的前提,但是,剩余即个人占有产品的相异性所决定的只是交换的产生,交换能否持续还取决于互惠是否实现。只有互惠的交易是平等的从而是有效率的,因而才是可以持续的。亚里士多德的互惠思想,实际上是近代经济学中“交易剩余”思想的萌芽。
(3)交换原则。由于交换参与者具有独立经济效益,因此,他们对交换利益的分解不仅是要求互惠,而且要求等同。交换的原则就是同一性或等同性。即交换参与者应当从交换中实现相同的效用,这是互惠的本质要求。尽管亚里士多德没有明确等同性的具体含义,但他对交换等同性的探索仍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西方经济学说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亚里士多德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价值概念的哲学家。因此,亚里士多德的价值概念虽然是很粗浅的,确实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直接渊源。

第3题:

简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的理论。


正确答案: ①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
②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划分为三部分,即伊底、自我、超我它们之间的矛盾斗争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格发展中人的本能、现实环境和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斗争,对开创心理动力学,改变传统心理学中重理念轻意欲,重视意识、轻视或无视无意识的倾向是个重大的贡献。
③弗洛伊德是性本能决定论者。他把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归之于性本能或里必多,把性的作用强调到如此不恰当的程度,致使其在观察中发现的许多重要的心理学事实在上升到理论时变成了谬误。
④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依据的资料,主要来自他个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

第5题:

概述亚里士多德之后价值理论的发展。


正确答案: 此后,价值理论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另一方向完全相反,是一种表层次的非本质的研究即均衡价值理论,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萨伊、马歇尔。
至今,世界存在三大价值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体系、新古典主义价值理论体和斯拉法价格理论体系。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伟大意义在于,他突破了从成本或从需求两个角度说明价值的思路,而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说明价值问题。劳动价值论只是作为马克思对经济作长期分析的一个外壳,最终要说明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变迁表现为经济的量的提高,制度的变迁,本质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迁。
每一种价值理论都有其特定哲学方法论基础,价值基础理论构成影响甚至决定着价值理论的性质和具体领域价值问题的结果。价值理论的对人生、真理、意义的解答决定了价值理论就是一种哲学观,而任何一种哲学体系在其无法摆脱的阶级性、社会性的意义上,也就是一种价值理论。对一种价值理论的深层揭示和先进性的认识,首先就是对其方法论基础的定位。

第6题:

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理论。


正确答案: (1)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整体,从情绪的、道德的和人与人关系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研究人格的发展。
(2)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
(3)重视教育的作用。父母的作用、同伴的作用、教师的作用,还有游戏的作用。
(4)未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的本能说。
(5)描述了个性发展各个阶段中社会要求与自我的冲突。

第7题:

简评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


正确答案: 语丝社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它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这是因为:
①《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
②《语丝》的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迅的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发表于《语丝》的。林语堂也在《语丝》上发表了许多文章。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都是现代散文大家,他们拓展了散文的文体,既各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又以“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基本特色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繁荣了新文学的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8题:

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1)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经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2)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依据心理学的观点,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为建立明确而规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教育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当时及之后世界教育实践的发展,为提髙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 (3)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过于强调从教师的角度推进教学进程,难以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表现出机械论倾向。

第9题:

简评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的经济伦理思想。


正确答案: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具有明显的伦理特征,他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自然”观念:“亚里士多德将“自然”理解为“自身具有运动源泉的事物的本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认识,事物均有其自然的或本来的功用,按照事物的本性或其本来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就是对自然的违背。自然可以看做一种经济伦理,一种行为规范。
(二)财富:财富的自然的功用在于满足人的需要,只有那些满足人的需要的物质手段才具有财富的性质。如果物质手段的供应不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而是满足超越基本需要的“欲望”,就不再构成财富。
(三)获取财富的手段:
一是经济;
二是货殖或者聚敛。
经济是自然的手段,其目的是满足消费。经济手段包括生产、交换物物交换是自然的,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如果目的是满足需要,属于经济。如果交换的目的是货币,则这种交换是不自然的,叫做货殖或者聚敛。
(四)货币:货币的产生一是为了方便交换,二是为了定价。货币的使用,如果是为了以上目的,则是自然的。如果货币本身成为目的,则是不自然的。 最不自然的是将货币作为生息的工具。
经济理论的本质在于为人类物质需求与物质供应的冲突寻求解释和寻找解决思路。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生产力的落后决定物质供应的绝对匮乏,以“自然”观念界定财富性质以达到限制消费的目的,实际上不过是苏格拉底以来“节制”观念的翻版。亚里士多德所向往的“优良的生活”是自给自足的城邦生活,天赋分工的存在决定了商品交换的必然性。但是,利润动机支配下的商品交换必然打破自给自足的稳定的城邦格局,自然会要受到亚里士多德的谴责。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念中,影响最深远从而危害最大的莫过于对借贷利息的谴责。
他的“自然”的经济伦理观念包括了公平与自然的观念。“自然观”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在现代化背景下,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需要进一步的发扬和彰显。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尤其是在现代经济中,一方面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各环节之间联系紧密,另一方面,货币化尤其是借助于网络的虚拟化又使风险大大加强。个体行为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局部,而且可能深远地影响到整体,于是对个体行为的约束成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条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英国巴克利银行的倒闭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普通交易员为了高额收益使用高风险的操作,其结果是这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银行在顷刻间倒闭。

第10题:

简评柯尔伯格道德认知的理论。


正确答案: ①关于道德阶段的普遍性问题。
②关于学前儿童的道德判断。
③关于道德阶段的真实性问题。批评柯尔伯格道德理论发展阶段真实性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他的实验依据不足,因为他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方法是横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