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愿的
自愿的
结构性的
周期性的
第1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表明,失业都是()。
A.非自愿的
B.自愿的
C.结构性的
D.周期性的
第2题:
货币主义的适应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货币主义的适应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
(1)能否利用所有可以公开得到的信息在理性预期假说中,经济主体总是能够利用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对某些经济变量进行预期,而不是仅仅根据这些经济变量的过去值来进行预期。这是它同
适应性预期的一大差别。以通货膨胀为例,人们在形成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时,仅仅考虑过去的实际通货膨胀率以及过去的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的误差。而在理性预期中,人们不仅考虑这些因素,还考虑政府已经或将要采取的宏观干预政策可能产生的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理性预期假说排除了经济主体浪费有用信息资源的可能性。
(2)预期误差是否具有系统性根据适应性预期假设,经济主体对某一变量的未来值的预期(例如通货膨胀)仅仅建立在该变量过去值的基础之上。这种通过“回顾式”方法形成预期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除非所预期的变量值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不变,否则对它形成的预期就会重复错误,导致预期误差具有系统性。适应性预期产生系统性错误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不考虑该变量过去值(实际值与预期值)以外的其他信息,尽管错误不断重复;第二,经济主体只是部分地调整预期,调整量为其上次误差的一定比例。而在理性预期假说下,人们会考虑和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理性地形成预期。即使有预期误差,其原因主要是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而且误差具有随机性,它的平均值为零。从而产生了理性预期的关键性含义:即经济主体不会形成有系统性误差的预期。
第3题:
A.新货币数量论
B.自然率假说
C.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D.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4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包括
A.理性预期学派;
B.货币主义;
C.新凯恩斯主义;
D.供给学派;
第5题:
下列那些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A、国民收入的决定
B、失业
C、通货膨胀
D、经济周期
E、以上都是
第6题:
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何区别?
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它们产生的根源不同。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根源于拥有适应性预期的工人在货币扩张(即使公开宣布)条件下所产生的货币幻觉;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根源于厂商和劳动者双方在央行实施未公开宣布的货币政策时,对相对价格和真实相对工资产生的幻觉或预期误差。
第二,它们存在的时间长短不同。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时间总是长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因为理性预期误差的调整是一步到位的,而适应性预期误差的调整是缓慢的渐进的。
第三,政策含义不同。货币主义认为,既然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那么,货币政策在短期能够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产量,即货币数量在短期是“非中性”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向右下方倾斜的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时间相当短暂,因为理性的人们会及时修正自己的预期,使菲利普斯曲线迅速垂直。因此,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也是“中性”的,不可能对产量产生影响。
第7题:
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影响整个经济的未预期到的总需求冲击(主要由没有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引起)引起价格预期误差(理性地形成),进而导致产量和就业偏离其长期均衡(自然)水平。产生这些误差的原因是由于劳动者和厂商拥有的信息不完全(获取信息需要成本,因此,经济主体不可能获得完全信息),他们错误地把一般价格变化当成相对价格变化,从而分别变动劳动和产出供给。设起初的产量和就业位于自然率水平。央行未加宣布突然增加货币供给,引起总需求增加和一般价水平上升。私人部门没有预期到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分散生产的厂商们把他们商品价格的上升当成他们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需求量与产量,同时导致货币工资的上升。劳动者则错误地把察觉到的货币工资的上升(相对于它们的预期值)当作真实工资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供给。与弗里德曼模型中劳动者单方面被愚弄相比,卢卡斯模型中,劳动者和厂商在信息的不完全方面没有任何的不对称:厂商和劳动者都会有预期误差,对没有预期到的普遍的价格上升做出反应,分别提高产品和劳动的供给。结果总产量和就业都将暂时高于它们的自然水平,最终使经济趋于繁荣。一旦私人部门意识到相对价格与实际工资没有变化,劳动者和厂商就会相应减少劳动供给和产品供给,产出和就业就会回到其长期的均衡(自然)水平。在一般价格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经济繁荣时期,如果中央银行未加宣布突然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产生相反的情况,使经济最终趋于萧条。在货币经济周期学派看来,产量和就业偏离其自然水平是货币供给变化产生的“随机冲击”所造成的人们对价格预期的误差的结果。当然这些预期误差本质上也是随机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含义涉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命题。如果货币供给是由当局按照一些“已知”的规则决定的,那么即使在短期,当局也不可能通过系统性的货币政策影响产量和就业,因为这会被当事人预见到,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样,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引起的货币增长率的变化也会被当事人预见到,使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失效。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意外才对真实产量有短期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大产量和就业围绕它们自然水平的偏离,急剧经济波动。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对产量与就业来说是无效的。
第8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9题:
下列问题中( )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A、国民收入的决定
B、失业
C、通货膨胀
D、经济周期
E、以上都是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