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问答题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提出了一个“三平”理论。试以现在习用的理论概念,对“三平”追求的目标和三种平衡的具体要求及意义加以诠释。

题目
问答题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提出了一个“三平”理论。试以现在习用的理论概念,对“三平”追求的目标和三种平衡的具体要求及意义加以诠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与结构,结合自然地形,一般将地面设计为( )。

A.平坡、缓坡和台阶三种形式
B.平坡、台阶和混合三种形式
C.平坡、缓坡和混合三种形式
D.缓坡、台阶和混合三种形式

答案:B
解析: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与结构,结合自然地形,一般将地面设计为平坡、台阶、混合等三种形式,当用地的平均坡度小于5%时,地面常设计为平坡,当用地的平均坡度大于8%时,地面被雨水冲刷严重,同时人的步行不舒适,或者当建筑垂直等高线布置,高差大于1.5m时,宜采用台阶式,或台阶与平坡结合的混合式。划分台地应适应建筑物的布置、功能联系、日照通风和土地节约等要求,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第2题:

5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的“三平”理论是指()

  • A、总供求的平衡
  • B、财政收支平衡
  • C、信贷收支平衡
  • D、国际收支平衡
  • E、物资供求平衡

正确答案:B,C,E

第3题:

道氏理论的缺陷体现在()。

A、道氏理论主要目标乃探讨股市的基本趋势

B、道氏理论对选股没有帮助

C、道氏理论注重长期趋势

D、道氏理论每次都要三种指数互相确认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三种生产理论概念


正确答案: 1)物质生产: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2)人口生产: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3)环境生产: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

第5题:

鸡的饲养有()平养、()平养和()三种方式。


正确答案:地面;网上;笼养

第6题:

在我国“三平”理论的论证中,()被认为是基础。


正确答案:物资供求平衡

第7题: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提出了一个“三平”理论。试以现在习用的理论概念,对“三平”追求的目标和三种平衡的具体要求及意义加以诠释。


正确答案: (1)市场总供需均衡是“三平”理论追求的目标。
“三平”,是指在安排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保证财政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和物资供求平衡。
(2)财政收支平衡的含义是:
①财政收支平衡,则不会引出过多的货币供给;
②财政的结余,作为信贷资金来源,有利于减轻扩大信贷并从而扩大货币供给的压力。至于如何保障坚持财政收支平衡要求的实现,核心的问题是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或者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处理好了,财政收支就容易做到平衡。
信贷收支平衡的实质应被理解为理论意义上的货币供求平衡。在“三平”理论中信贷收支平衡被认定为起“综合反映”的作用,货币供求的对比状况正是对经济生活的一种综合反映。
物资供求平衡在“三平”中被论断为“基础”。所谓物资供求平衡,是指当时被称为市场的平衡——消费品和部分农业生产资料的供需平衡。今天看来,理论上既应包括作为商品的消费资料的供求平衡,也应包括当时不被看作商品的生产资料的供求平衡。物资的供应主要是由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等部门的生产状况决定的;物资的需求则是由一定时期的现实购买力所体现。所以,物资供求平衡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3)“三平”理论所要论证的是“平衡”,亦即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被看作为实现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理想条件。这无疑是正确的。应该说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的宏观决策确实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该理论也表现出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完善。

第8题:

TOC理论的原则:不是以追求物流平衡为目标,而是追求设备的生产能力平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9题:

托夫勒提出了一个“三角”理论,即()

  • A、力量平衡法则
  • B、权力平衡法则
  • C、工业社会平衡法则
  • D、超工业社会平衡法则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我国的“三平”理论在以后的发展中又加上(),扩展为“四平”理论


正确答案:外汇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