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单选题按照《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过渡性保障措施可以维持3年,不得延长。如果实施时间超过一年,则随后各年的进口限制水平,应在第一年限制水平基础上每年至少增长:()A 5%B 6%C 8%D 10%

题目
单选题
按照《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过渡性保障措施可以维持3年,不得延长。如果实施时间超过一年,则随后各年的进口限制水平,应在第一年限制水平基础上每年至少增长:()
A

5%

B

6%

C

8%

D

1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规定,成员不得实施的投资措施包括哪些 ( )

A.要求企业购买或使用国内产品或任何国内来源产品

B.限制企业使用外汇

C.要求企业购买或使用的进口产品限制在其出口的当地产品的数量或价值相关的水平

D.限制外国人在合资企业中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


正确答案:ABC
【答案】A、B、C
【详解】《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规定成员不得实施的投资措施包括:要求企业购买或使用国内产品或任何国内来源产品、限制企业使用外汇、要求企业购买或使用的进口产品限制在其出口的当地产品的数量或价值相关的水平,等等。这些措施人为地限制了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的能力,虽然是投资措施,但对国际贸易的自由有扭曲作用,故被《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所禁止。而D 项属于一个国家对外国人持股比例的限制,这是一个国家实施的外资准人政策问题,与该合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问题无关,故并不属于该协议适用对象。不能入选。

第2题:

下列有关保障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有哪些?

A.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原因必须是由于进口产品数量增加而引起的,进口产品数量的增加是指进口产品数量的绝对增加或者与国内生产相比的相对增加

B.保障措施可以采取提高关税、数量限制等形式,而临时保障措施可以采取提高关税、提供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

C.保障措施应针对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并区分产品的来源国

D.保障措施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4年,最长不得超过8年


正确答案:BCD
[考点]保障措施
[答案及解析]BCD。进口产品数量增加与国内产业受到损害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采取保障措施的三个基本条件。进口数量增加是指进口数量的绝对增加或者与国内生产相比的相对增加。故A项正确。《保障措施条例》第19条规定,临时保障措施采取提高关税的形式,这一点与反倾销措施不同,临时反倾销措施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提供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故B项错误。根据《保障措施条例》第22条的规定,保障措施不得具有歧视性,故C项错误。D项关于保障措施的期限不正确,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4年,最长不得超过l0年,而D项表述为8年,所以错误。

第3题:

根据WTO《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实施保障措施除可以采取提高关税、关税配额形式外,还可以采取()

A、海关估价

B、进口禁止措施

C、外汇管制

D、纯粹的数量限制


参考答案:D

第4题:

保障措施的适用期:()

  • A、一般不应超过4年
  • B、如果延长,全部实施期限不得超过8年
  • C、发展中成员不得超过10年
  • D、发达成员最多不得超过5年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规定,若进口方证明某项纺织品或服装进口数量剧增,对国内有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有严重损害的实际威胁,并且自单个国家的进口出现急剧和实质性增加,则可针对该出口方采取保护行动。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时,承担了比其他国家更为苛刻的条件。特定产品的过渡性保障措施即是其中一种。若WTO的某一成员国准备对中国的某特定产品采取过渡性保障措施,请问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特定产品的过渡性保障措施专门针对中国产品实施,其条件要低于对一般保障措施的要求

B.只要中国产品进口到任何其他成员境内的增加数量或条件,足以对该成员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商造成市场扰乱或市场扰乱威胁,该成员即可要求与中国磋商

C.如果在发出磋商要求60日内,没有达成协议,则在制止或补救市场扰乱的限度内,受影响的成员可自主决定对该产品中止减让或限制进口

D.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如果认为进口成员采取的过渡期保障措施造成了对其市场的贸易转移,可以要求与中国和相关成员进行磋商。如果在发出磋商通知的60日内没有达成协议,要求磋商的成员可以就所涉产品中止减让或限制该产品从中国的进口


正确答案:C
[考点]过渡性保障措施
[答案及解析] C。《中国人世议定书》中,特别规定了针对中国产品的特定产品的过渡性保障措施机制。这一机制,专对中国产品实施,实施条件低于保障措施的要求。因此,A选项正确。在严重的情况下,这一规定有可能造成对中国出口的连锁反应,导致许多进口国同时对中国产品采取措施。
(1)磋商。根据议定书,如果中国产品进口到任何成员境内的增加数量或条件,足以对进口成员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商造成了市场扰乱或市场扰乱的威胁,受影响的成员可以要求与中国进行磋商,以达成相互满意的解决办法,包括受影响的成员是否应据保障措施协议采取保障措施。因此,B选项正确。
(2)中国自己采取措施。如果在双边磋商中,双方一致认为中国产品的进口是市场扰乱的原因,并且有必要采取措施制止或补救市场干扰,中国政府应采取这样的措施。
(3)受影响的国家采取措施。如果在中国收到磋商要求60日内没有达成协议,则在制止或补救市场干扰的限度内,受影响的进口成员可以自由决定对该产品中止减让,或限制进口。如果进口成员根据进口的相对增加采取措施,该措施维持期限超过2年时,中国可以对该成员中止同等程度的减让或义务;如果进口成员根据绝对的增加采取措施,则在该措施维持超过3年时,中国可以中止同等程序的减让或义务。在紧急情况下,延迟采取措施可能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害,受影响的成员可以录取不超过200天的临时措施。因此,D选项正确。
(4)受贸易转移影响的其他国家采取措施。世界贸易组织的其他成员,如果认为进口成员采取的过渡期保障措施造成了对其市场的贸易转移,可以要求与中国、相关成员进行磋商。如果在发出磋商通知的60日内没有达成协议,要求磋商的成员,可以对该产品中止减让或限制从中国的进口,其程度限于制止或救济该转移的必要程度。本题是两个时间不同,受中国产品进口影响的国家是在中国收到磋商请求60日内未达成一致可自行采取措施;受贸易转移的其他国家是在发出磋商通知的60 日内没有达成协议,即可采取措施。故C项错误。

第7题:

下列有关保障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原因必须是由于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引起的,进口产品数量的增加是指进口产品数量的绝对增加或者与国内生产相比的相对增加
B、保障措施可以采取提高关税、数量限制等形式,而临时保障措施可以采取提高关税、提供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
C、保障措施应针对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并区分产品的来源国
D、保障措施实施期限超过1年的,应当在实施期间内按固定时间间隔逐步放宽。保障措施实施期限超过4年的,商务部应当在实施期间内对该项措施进行中期复审。对同一进口产品再次采取保障措施的,与前次采取保障措施的时间间隔应当不短于前次采取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并且至少为2年

答案:A
解析:
依据《保障措施条例》第2、11条规定,国内产业受到的损害的原因必须是由于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引起的。根据《保障措施条例》第7条,进口产品数量的增加是指进口产品数量的绝对增加或者与国内生产相比的相对增加。所以A项正确。保障措施可以采取提高关税、数量限制等形式是正确的;但是,《保障措施条例》规定,“临时保障措施采取提高关税的形式”。这一点与反倾销不同,临时反倾销措施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提供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所以B项错误。第22条规定,保障措施不得具有歧视性,“应当针对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不区分产品来源国(地区)”。所以C项错误。第28条第1款规定,“保障措施实施期限超过3年的,商务部应当在实施期间内对该项措施进行中期复审”。根据保障措施的一般实施期限也可以将D项排除,因为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4年,因而一般情况下不可能超过4年才中期复审,所以D项错误。

第8题:

根据( ),缔约国将逐步取消现有的进口限制配额,最终实现商品贸易的自由化。

A、肯尼迪回合、多种纤维协定

B、乌拉圭回合、纺织品与服装协议

C、肯尼迪回合、纺织品协定

D、东京回合、纺织品与服装协议


参考答案:B

第9题:

按照《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过渡性保障措施可以维持3年,不得延长。如果实施时间超过一年,则随后各年的进口限制水平,应在第一年限制水平基础上每年至少增长:()

  • A、5%
  • B、6%
  • C、8%
  • D、10%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下列关于反倾销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保障措施针对的是公平贸易条件下的进口产品
  • B、保障措施分为临时保障措施和最终保障措施
  • C、临时保障措施不超过4个月,并计入保障措施总期限
  • D、最终保障措施一般不超过4年,仍需延长实施期限,不得超过8年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