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问答题内外均衡冲突的表现是什么?如何解决内外均衡冲突?

题目
问答题
内外均衡冲突的表现是什么?如何解决内外均衡冲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内外均衡冲突的表现是在使用一种政策工具调控时,在改善内部均衡(外部均衡)时,而恶化外部均衡(内部均衡),比如在失业和逆差并存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失业而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但宽松的财政政策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进一步增加进口,逆差更加扩大,所以就存在着冲突。在存在内外均衡冲突是,仅仅采用一种政策工具是不够的,应该遵循“丁伯根”原则,要实现几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几种有效的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搭配。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米德冲突研究的是固定汇率条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2题:

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运用总需求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时导致的一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矛盾称为()。

A.米德冲突

B.库兹涅茨方法

C.丁伯根原则

D.斯旺均衡


参考答案:A

第3题:

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地矛盾根源是什么?


正确答案: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原因。为使问题简化,我们集中分析固定汇率制下的情形。这一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
(2)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
(3)与基础经济因素无关的国际资金的投机性冲击。当政府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某一均衡目标时,可能会同时造成开放经济另一均衡问题的改善,也可能对另一均衡问题造成干扰或破坏。一般我们将前者称为内外均衡的一致,后者称为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

第5题:

内外均衡


正确答案:假设一国经济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和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门,则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市 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商品的供求处于均衡 状态。

第6题:

在开放经济均衡过程中,某一均衡目标的实现同时使得另一均衡目标受到干扰和破坏属于()。

A.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

B.菲利普斯曲线恶化

C.内外均衡的冲突

D.发生了恶性的国际经济传递


参考答案:C

第7题:

简述我国央行如何进行政策配合以达内外均衡。


正确答案: (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内容主要包括:①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②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
③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
④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幅度。作用过程: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一方面增加了商业银行应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减少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货币乘数变小,这两方面降低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和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抽紧,利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相应缩减。反之,过程则相反。
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于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公众预期等都会产生强烈的影响,不利于货币的稳定,也使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调整时机和调整幅度,因而不宜随时使用。
(2)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整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内容主要包括:①再贴现率的调整。再贴现率是一种官定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作为一种基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对整个市场利率水平起牵引作用,主要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及市场利率。
②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主要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
作用过程:当中央银行认为有必要紧缩银根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时,就提高再贴现率,使之高于市场利率,这样就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于是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贴现的数量,使其准备金缩减。商业银行就只能收缩客户的贷款和投资,从而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使银根紧缩,市场利率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反之,过程则相反。
达到的效果:①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使其改变贷款和投资行为。
②能产生告示性效果,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和社会大众的预期。
③能决定对谁开放贴现窗口,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方向,还能避免商业银行利用贴现窗口进行套利的行为。
(3)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水平的政策措施。
作用过程: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就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这实际上相当于投放可一笔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如果流入社会大众手中,则会直接地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如果流入商业银行,会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并通过货币乘数作用,使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扩大,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倍数增加。反之,当金融市场上货币过多时,中央银行就可卖出有价证券,以减少基本货币,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信用紧缩。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越性表现在:①主动性强。
②灵活性高。
③调控效果平缓,震动性小。
④影响范围广。

第8题:

单独使用支出变更政策调节内外均衡,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对政策要求的矛盾。这被称为()。

A. 丁伯根法则 B. 米德冲突

C. 蒙代尔的政策搭配说 D. 斯旺图示


正确答案:B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实现内部均衡,即稳定通货,还须实现外部均衡,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一般地,是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以汇率政策实现外部均衡。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工具无法使用。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向上,常常存在冲突。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并存时,财政、货币政策都会左右为难,经济学上称之为米德冲突。

第9题:

什么是渠道冲突?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渠道冲突?


正确答案: 分销渠道是由各种类型的生产商或中间商组成的,观点利益的不同,必然会带来冲突。
冲突产生的原因:
(1)生产商对中间商的不满包括:分销商的人员未提供服务,住处交流无效,中间商越权管理,中间商付款不及时,回扣和付款争议,产品运输损失和损坏,广告费用争议等。
(2)中间商对生产商的不满包括:产品缺货,新产品开发存在时滞,为解决问题进行的交流无效,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和产品缺陷,错误的销售预测,包装问题造成的产品损坏,淡季财务负担。
解决途径:
(1)生产商和中间商必须认识到渠道是一个体系,应共同努力使渠道体系通畅,都带来利益;
(2)企业还要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改善供应或服务的方法;
(3)通过协商的方式建立起一套渠道运行的制度,使各方在今后的活动中都有章可循。

第10题:

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