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不屑一顾、粗制滥造
精妙、置若罔闻、差强人意
精确、嗤之以鼻、眼花缭乱
巧妙、退避三舍、名不副实
第1题:
某图书公司召开工作总结创新大会,负责编辑部工作的小路说,图书出版过程中,用于文字。校对的计算机程序越来越多了,这样就不必要求编辑和校对者熟练掌握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和培训中,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可以用其他重要的出版专业实务代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削弱小路的上述论证?( )
Ⅰ.在图书出版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程序需要熟练掌握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Ⅱ.出版专业实务中已经包含了相关的基础出版知识。
Ⅲ.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是编辑和校对者所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知识,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知
识,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才能使得图书质量得到保证。
A.只有Ⅱ
B.只有Ⅱ和Ⅲ
C.只有Ⅰ和Ⅲ
D.Ⅰ、Ⅱ和Ⅲ
第2题:
第3题:
A、躯体
B、心理
C、社会
D、道德
第4题:
关于美国图书业,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第5题:
人的生存只有在他作为一个理性的存在,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过程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
A对
B错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在国内1425个电子图书网站中,原创网站仅占4.49%。严重的盗版问题,导致国内电子图书市场迟迟不能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其销售收入也远不能同传统纸质图书市场相比。
由此可以推出( )。
A.解决了盗版问题,国内电子图书市场就可以迅速发展
B.原创网站也存在盗版问题
C.必须减少电子图书网站的数量才能促使电子图书市场的发展
D.国内电子图书市场远未发育成熟
第9题:
一个人维持生存在这个世界的基本原动力,是他的“()”。
第10题:
图书出版人首先应是一个文化人,然后才是一个生意人。只有在这两者之间求得一种()的平衡。才能在这个日益萎缩的图书市场中生存下去。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有些出版人就不太合格:要么过于看重文化的附加值,对市场化的道路();要么把图书看作一单单生意,只顾着炮制各种()的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