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单选题市预防自杀中心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一位30岁的妇女打电话表示自己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她的丈夫因为婚外情离开了她,她的孩子患重病也将不久于人世。热线工作者马上向案主表达了自己的同感,并且抓住孩子的需求——需要人照顾这一点让案主进一步考虑,以防止案主即时的自杀行为。热线工作者的这些做法体现了危机介入(  )的基本原则。A 及时处理B 培养自主能力C 输入希望D 提供支持

题目
单选题
市预防自杀中心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一位30岁的妇女打电话表示自己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她的丈夫因为婚外情离开了她,她的孩子患重病也将不久于人世。热线工作者马上向案主表达了自己的同感,并且抓住孩子的需求——需要人照顾这一点让案主进一步考虑,以防止案主即时的自杀行为。热线工作者的这些做法体现了危机介入(  )的基本原则。
A

及时处理

B

培养自主能力

C

输入希望

D

提供支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案例:
淑华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没有固定工作,有酗酒的习惯,而且酒后经常对淑华施虐,甚至毒打。淑华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有一个女儿,正因为淑华生下的是女儿,所以她的丈夫和婆婆都认为是她的错。
淑华经常向同村的好姐妹们诉苦,但是他们都认为要顾及面子,家丑不可外扬,大都劝她忍气吞声。淑华曾在无奈之下向妇联和派出所民警求助,但是却拒绝了他们的实质帮助。有段时间,淑华因为不堪苦恼,几乎想自杀,她自己也越来越觉得这就是她的命,天生注定,不可改变,生女儿也是她的错。
问题:
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假设,淑华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2.在优势视角看来,淑华的资源主要有哪些?
3.从个人、小组、社区三个层面,分析解决淑华问题的简要策略。


答案:
解析:
1.增能理论的假设: (1)个人的无力感是由环境的排挤和压迫产生的,根源在于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和与外在的互动过程形成的负面经验,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在社会中行动。
(2)社会环境存在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但这种障碍可以改变。
(3)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
(4)服务对象都是有能力和价值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是通过共同活动帮助服务对象去除环境中的压制和无力感,使其获得能力并正常发挥他们的社会功能。
(5)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是合作伙伴关系。
分析案例,淑华的无力感来源于家庭环境的排挤和压迫,以及在家庭结构和互动中的负面经验。另外,淑华的社会环境对其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也有限。
2.优势视角来看,淑华的资源主要有:
个人资源与缺失:吃苦耐劳,勤劳,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照顾婆婆和女儿,比较有能力;情绪不良、悲观、认命等不良认知。
环境资源与缺陷:环境的缺失,家庭关系不良,同辈支持不足,妇联和派出所认知不足、帮助有限等。
3.介入策略
个人层面:情绪疏导,改变认知,优势视角重建自信,重新规划人生,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家庭治疗。
小组层面:妇女发展小组,支持小组,共同发展等。
社区层面: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争取资源和政策。

第2题:

乔丹贝克时常在中午的时候给尼克打电话,因为()

  • A、她的行踪不定
  • B、她喜欢中午打扰别人
  • C、尼克很忙
  • D、尼克喜欢中午时候听别人的电话

正确答案:A

第3题:


今年38岁的阿芬与丈夫结婚已经18年了,在与丈夫恋爱时,丈夫对她千依百顺,可婚后不久,她发现丈夫有赌博和嫖娼的嗜好,并且常常对她拳打脚踢,有时候,还连女儿一起打,因此这么多年女儿只要见到父亲就害怕。阿芬偶尔抱怨丈夫,丈夫脾气一上来就以离婚相威胁,阿芬害怕离婚,她觉得离过婚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会受旁人的指指点点,无法生活下去。同时,婆婆总是求阿芬原谅自己的儿子,还告诉阿芬儿子也可怜,小时候常遭父亲的毒打,现在身上还有伤疤。另外,阿芬不愿意女儿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害怕失去父爱会影响女儿的健康成长。正是这些信念让阿芬一直维持着与丈夫的婚姻,她一直期待等丈夫年岁大些了脾气会有所收敛,可是事与愿违。这18年来丈夫始终对她有家暴行为,甚至会把她打得鼻青脸肿,连班都上不了。
问题:
1.请简要阐述针对婚姻暴力的理论解释。
2.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你将如何遵循针对妇女受暴的干预原则和干预策略进行工作?


答案:
解析:
1.针对婚姻暴力的理论解释: (1)心理学的观点:侧重从个人因素来探讨,认为施暴者个人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方面的缺陷导致了暴力行为,如自卑、不会表达思想和情绪、害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多疑等。案例中的丈夫施暴的个人因素主要是赌博、酗酒后丧失理智所为。
(2)社会学习理论:从个人与家庭等微观系统分析暴力产生的原因,认为暴力是一个社会性习得行为,是通过直接体验或者观察而学到的,以此来解释施暴者是如何在童年时代的经验中以及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到暴力行为的。本案中阿芬的丈夫幼年遭遇父亲的家庭暴力,因而习得了应对压力的暴力方式。根据此理论,既然暴力是习得的,那么干预中也可以通过再学习改正施暴行为。
(3)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家庭暴力是一种男性对女性行使的权力,是父权文化的产物。社会文化把家庭暴力当成是“家务事”或者“私事”,并且将妇女受虐归为“个人”原因。在“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文化中,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得到某种程度的掩饰。这些社会文化因素促使妇女变成“习得无助”,而沮丧和无助感使得她们在暴力面前越来越难采取行动,只能留在受暴的婚姻中。案例中的阿芬即是如此,为了保全家庭和女儿的成长,宁可自己受委屈。
2.针对受到家庭暴力的妇女,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原则和策略如下:
(1)干预原则:
①关注受害妇女的生命安全。
②接受受害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受害者。
③尊重受害妇女的人格独立,提升她们的自信心。
④与受害妇女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2)根据以上原则,采取如下策略:
①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在本案例中,对阿芬进行个案辅导,调整其认知、疏导情绪、修正行为,引导其重新认识暴力行为。
②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在社区将有类似遭遇的妇女组成小组,进行团体辅导,建立相互支持。引导小组成员发展出自己主动参与反暴工作和唤醒社会的理解和关注。
③建立对施暴人的干预机制,不仅从法律上更是从思想认识上使其认识到如何尊重妇女,制止其暴力行为。
④开展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综合干预行动,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从公、检、法、司、城市、农村、医院、妇联等领域进行研究、行动、倡导立法等形式综合干预,建立多机构合作的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机制。鼓励和支持建立为受害者服务的专业机构。
⑤促进相关立法及法律完善。向有关机构及其领导者、决策者进行倡导、宣传、培训;开展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对受暴妇女的社会救助机制;向大众进行重视妇女人权的宣传和教育;倡导社会树立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4题:

一位主修行为分析专业的研究生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学业并毕业,尽管在学校她没有做过行为分析的研究,但是毕业后她获得了BCBA的认证,现在这位BCBA具备独立进行研究的胜任力吗?()

  • A、具备,因为她获得了BCBA认证。
  • B、具备,因为她主修行为分析专业。
  • C、不具备,她需要在一位有经验的督导的指导下从事独立研究。
  • D、不具备,她需要完成博士学位才具备独立研究能力。

正确答案:C

第5题:

预防自杀中心接到预估救助电话,一位40多岁的妇女打电话表示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她的丈夫因为婚外情离开了她,她的孩子患上了重病也将不久于人世。热线工作者马上向她表达了同感,并且抓住孩子的需求——需要人照顾这一点,让她进一步考虑放弃自杀行为。热线工作者的这些做法体现了危机介入的()原则。

  • A、及时处理
  • B、限定目标
  • C、输入希望
  • D、提供扶持
  • E、培养自主能力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求助者,女,27岁,高中语文教师。求助者曾经谈过一次恋爱,因为男友几次要求发生婚前性行为而不得,最终与她分手。求助者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管教很严,自幼酷爱古典文学,对爱情婚姻充满了纯洁、浪漫的向往。她希望把“第一次”放在婚礼的那一天,希望双方互相尊重,她认为自己没有错,如果在这一点不能达成共识,分手也没有什么可惜的。没有想到的是,两年之后,她与现在的男友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事情发生在男友来家里见父母的那天晚上,她送男友出来时,在小区林荫道上,男友一把将她拉到暗影里,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她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下意识地拼命挣脱,还给了他一记耳光。 那一夜她几乎没有合眼。一连几天,男友没有任何音信,她也不敢给他打电话,脑子里乱极了。她不知道是自己不合潮流,太迂腐,还是又碰上一个不懂得尊重女人的男人。她不敢和父母说,也不能对朋友讲。她神情恍惚,茶饭不思,给学生上课时,好几次出错。她感到这样下去不行,特来求助。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简述基本咨询思路。


正确答案: (1)对求助者坚持“第一次”充分共情;
(2)分析男女在情、性与婚姻问题上的异同;
(3)提升其与对方坦诚相见;
(4)有效沟通的技能技巧。

第7题:

乔丹贝克那天给尼克打电话是想告诉尼克()

  • A、她离开了黛西的家
  • B、她不喜欢尼克了
  • C、她为黛西感到难过
  • D、她为盖茨比感到难过

正确答案:A

第8题:

案例:
李丽住在北京的老城区,从小身患残疾,据她讲父母将她扔给保姆后基本不闻不问,后来几乎与父母没有什么来往。李丽在讲到自己原生家庭时眼神充满怨恨,听邻居说父母曾来找过她,但她拒绝见面。在与保姆相依为命中进入了婚嫁年龄,由于身体残疾、没有学历和技术,一直没有找到工作,29岁时嫁给了比自己大20岁的一个农民,但婚后丈夫对她很照顾。丈夫进城后干零工,生活很窘迫,拿低保,但能经常得到社区帮助。李丽与邻居的关系很好,大杂院里邻居亲如一家,彼此照应。李丽夫妇有一个儿子,她全部的人生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很孝顺, “母亲节儿子给我的礼物是帮我洗一大盆衣服!”李丽自豪地和社会工作者说。李丽求助社会工作者是因为她发觉儿子有秘密了,放学不按时回家,好像在谈恋爱,她每天都摇着轮椅堵到学校门口接儿子,儿子很生气,已经有几天不和妈妈说话了,李丽希望社会工作者劝劝儿子不要和那个女孩来往,另外希望帮助儿子补习英语,因为她没有钱送儿子去英语班。
问题:请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视角对服务对象李丽的个人及环境系统、问题
与需要进行评估。


答案:
解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提出“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其理论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 (1)服务对象的个人系统: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整合视角看,生理方面,李丽从小患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长期坐轮椅的人生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心理方面,李丽心理有对父母的怨恨,对原生家庭的失望,育儿理念也有偏差,把人生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这对儿子来说是个巨大的压力;社会发展方面,李丽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缺乏职业技能,但与邻居相处融洽。
(2)服务对象的环境系统:与原生家庭关系疏离,原生家庭没有给予李丽关爱和支持。李丽对丈夫比较淡漠,但丈夫对李丽服从支持,儿子孝顺。社区邻里之间友爱互助是很好的支持资源,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支持,时常能得到社区的各种支持。
(3)问题与需要:生理方面,李丽需要健康维护,儿子需要营养保障;心理方面,李丽需要认知调整,需要改变对父母的看法和态度,消除对父母的怨恨,需要调整对儿子的认知,理解儿子的需要和感受;行为上,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不能再去堵在儿子学校的门口;环境方面,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持儿子上英语班,需要帮助儿子补习英语;需要帮助李丽与父母建立连接,恢复正常的亲子关系。

第9题:

以下哪个陈述是事实陈述?()

  • A、玛丽出轨了
  • B、玛丽背叛了她的丈夫
  • C、玛丽和一个不是她丈夫的男人亲吻了
  • D、玛丽用情不专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贝克小姐认为汤姆的情妇不识大体是因为()

  • A、她在吃饭的时候给汤姆打电话
  • B、她旁若无人的亲吻汤姆
  • C、她喜欢到处讲她的风流韵事
  • D、她公开表示对黛西的憎恨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